孔子曰:“孝,德之本也。”自古以来,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孝子,他们流传下来感天动地的故事,让后人景仰。
翻开《二十四孝图》,一个个耳熟能详的故事映入眼帘:“子路负米”、“黄香扇枕”、“陆绩怀橘”、“卧冰求鲤”、“哭竹生笋”等,这些故事影响了一批又一批的后人。
其中“老莱娱亲”、“郭巨埋儿”这两个孝道故事,最让作者不解,甚至发生反感。作者痛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以致于年幼的鲁迅读了后,竟然“从此总怕听到我的父母愁穷,怕看见我白发的祖母,总觉得她是和我不两立,至少也是一个和我的生命,有些妨碍的人”。竟然对这些孝子们产生了抵触心理,“不仅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父亲去做孝子了”。这是何等的悲哀!
可爱而又幼稚孩子的童心,竟被这故事吓到如此地步,这竟是一班别有心肠的人,“要使孩子的世界中,没有一丝乐趣”。作者借这篇文章,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我可以想象出,当时的鲁迅慷慨激昂,义愤填膺的神情,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确实是让人痛心疾首,甚至有点不近人情。原本该是很感人的孝道故事,只可惜,被有些儒者涂脂抹粉,矫情得让人反感。
在文章开头,作者说“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碍白话者。”对于作者的这个鲜明立场,我是双手赞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