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女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论语》先进23节。也是贤人的言语品性的最后一节。这一节,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大师兄高水平讲话的精典案例:
说是有一次孔老夫子和大弟子颜渊很不幸被囚禁在了匡地。不过还好,他们先后都逃了出来。只不过无论学问还是逃跑,都是孔老夫子技高一筹,孔老夫子率先逃了出来。(子畏于匡,颜渊后。)
估计他俩是分开关押的,孔老夫子逃出来时,并不知道颜渊有没有、能不能逃出来。但至少孔老夫子没回头去营救颜渊,也有可能有想法但还没来得及实施。
然后孔老夫子就看到大弟子颜渊在他后面也逃了出来。可能孔老夫子在为没及时回头去营救而懊恼着,看到颜渊,既庆幸,又有点愧疚。于是对大弟子说:我以为你已死在里面了。(吾以女为死矣!)
大家设想一下,处这样一个既有劫后余生的开心,又多多少少有那么一丢丢尴尬的境地,如果你是颜渊,如何回答?如何接这个口?感觉怎么接都别扭。然后教科书回答来了:
子在,回何敢死!先生您还活着,弟子哪敢去死啊?
忠言逆耳,自古真话实话都不太好听,讲得不好容易伤人,会引发矛盾。所以在贤言部分的一开始,孔老夫子一直在讲真话实话与温和讲话之间纠偏、把方向盘。一句过犹不及,点明了讲真话更要紧一点。
然后在同道同志同学内部,则只有一个原则:讲真话。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发掘并改正错误。通过学古圣人的经验来改错并提高。
当然还要活学活用,掌握好语言的艺术,要秉承两个原则:第一讲话要由心,心言一致;第二讲话要用脑子,正确应对不同的人事。
最后以一个大师兄的经典案例来做贤人言语品性的结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