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5149625/0fa6d48906b29938.jpeg)
秦 淮 河
我知道南京的秦淮河,还是从老北大的教授朱自清和俞平伯两人,在同事们的起哄之下,于1923年的8月同游秦淮河,都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为共同的题目,各自作散文一篇。以他们的文章风格、各自千秋,是难分伯仲的。因此他们的文章,也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文章通过描绘秦淮河上的喧哗景象,表达了两位作者,都想竭力地回避现实的社会,又都难以以超自然之心情来释放。
朱自清在他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里写道;夜幕垂垂地下来时,大小船上都点起灯火。从两重玻璃里映出那辐射着的黄黄的散光,反晕出一片朦胧的烟霭。透过这烟霭,在黯黯的水波里,又逗起缕缕的明漪。他的描写,就像是在清风明月下,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是一首读不完的诗,古朴淡雅,满是江南水乡的味道与风韵。而俞平伯在他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里写道;我们的船就缚在枯柳桩边待月,其时河心里晃荡着的,河岸头歇泊着的各式灯船,望去,少说点也有十廿来只。惟不觉繁喧,只添我们以幽甜。虽同是灯船,虽同是秦淮,虽同是我们,却是灯影淡了,河水静了,我们倦了,况且月儿将上了。他的描写也就像是,犹未下弦,一丸鹅蛋似的月,被纤柔的云丝们簇拥上了一碧的遥天。冉冉地行来,冷冷地照着秦淮上,我们已打桨而归了。在这归途的感念,一个黄昏里,心和境的交萦互染,其繁密殊超我们的言说。一水秦淮,却承载了多少人的梦幻?
有道是;十里秦淮河,一半才子,一半佳人,一处贡院,一处烟花。是的,千百年来,秦淮河的河水穿越时空,流淌在一个个朝代的兴衰里,也见证在一个个历史的沧桑里。有诗为证;唐·李白《留别金陵诸公》;海水昔飞动,三龙纷战争。钟山危波澜,倾侧骇奔鲸。黄旗一扫荡,割壤开吴京。六代更霸王,遗迹见都城。至今秦淮间,礼乐秀群英。李白的诗中,道尽了昔日的魏蜀吴三国的战争,钟山危波狂澜。至今的秦淮河上,群英辈出,礼乐秀丽,延续六代更换了王朝,处处可见昔日的遗迹。唐·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的诗中,道尽了 秦淮河上的繁华且又伤感之地,也道尽了一生沉浮的诗人来到秦淮河畔,在这迷离的夜景中,仍然忘不了他心中的那一份挂念。元·孔尚任《桃花扇》;梨花似雪草如烟,春在秦淮两岸边。一带妆楼临水盖,家家粉影照婵娟。孔尚任的诗中,道尽了戏剧里的秦淮河,唯美且朦胧。在轻歌曼舞的灯火秦淮上,上演了多少悲欢离合的人间故事。民间也有民歌《十里秦淮》唱道;从千年前一路走来的秦淮河,在无声中变得诗情画意。走进秦淮河的人,也不由自主的变得风雅起来。听一段婉约江南小调,品一道道香茗佳肴。灯影下丝竹犹在耳,桨声里古韵风情仍闻道。拜一拜神奇的夫子庙,读读桃花渡里的板桥。穿过了南岸乌衣巷,贡院里画舫凌波忆六朝。
我想说的是,六朝古都的秦淮河,这里已成为了名门望族聚居之处所,商贾云集,文人荟萃,儒学鼎盛。虽隋唐之后,渐趋衰落,却也引来无数文人骚客来此凭吊,咏叹“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可以说,千百年来,秦淮河哺育了金陵古城的南京人。也让秦淮河的河水穿越时空,流淌在一个个朝代的兴衰里,见证在一个个历史的沧桑里。我又想说的是;良辰美景,风花雪月,秦淮河的浆声灯影中装载着太多太多的文人墨客、才子佳人的故事。他们的故事虽然老了,旧了,但风姿却一如从前。
我们都知道,秦淮河是中国长江下游右岸的一条支流,古称龙藏浦。汉代起称为淮水,唐之后才改称为秦淮。秦淮河也被称为南京人的母亲河,中国的第一历史文化的名河。作为一条南京母亲河的秦淮河,是南京古老文明的起源河,被誉为“六朝烟月之区,金粉荟萃之所”,其繁华程度可见一斑。自古就是“锦锈十里春风来,千门万户临河开”的美称。南京,西安、洛阳、北京被称为之中国的四大古都。在历史上,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均相继在此建都,故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称。特别是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创建大明王朝,南京那时就成为了全国统一的政治中心。
我们也都知道,秦淮灯会、牛首踏青、东郊赏梅、秋游栖霞,重阳登高,夫子庙的花鸟虫市、朝天宫的古玩市场,都伴随着秦淮灯船的桨声灯影,声名远扬,成为秦淮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处处都体现出南京百姓传统的生活风貌。当然了南京板鸭、盐水鸭的历史最为悠久,皮鲜肉嫩,也为南京赢得了 “鸭都”的雅号和“金陵鸭馔甲天下”的美誉。去过的朋友介绍说,在秦淮河的两岸有着许许多多的饭店和小吃,其中最有名的还是永和园的蟹壳黄烧饼、开洋干丝;奇芳阁的什锦菜包、鸡丝面;六凤居的葱油饼、豆腐脑;奇芳阁的鸭油酥烧饼、麻油干丝等,味道也确确实实都不错的。
六朝古都南京的秦淮河,还想再去,再想去细诉秦淮河上的从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