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晚,和一位没有签署协议的女同学联系,连发了三条消息“协议签了没有”,十分钟后才有一句回复:还没,已经工作了,协议明天和那边说。
我记得这位同学在5月27日的时候,就说在办理网签的手续。
因为疫情影响,三次视频班会都强调了班级同学要降低职业期许,尽快尽早签署协议,也特意点了这位同学的名字,每次的回答都是尽快。
这一“尽快”就足足等了4月和5月,到5月末的时候也是没有踪影。
6月3日毕业生离校,又问她,网签办理的怎么样了?
她的回复是,等48小时冷静期过了。
好,老师这些都能相信你。
6月6日再问她,协议书怎么样了?此时的回复是“嘛签了”,再次追问不是48小时么?
她才回答:晚上回去签。
我想这下应该可以了吧,班主任都催得这么紧,叮嘱她签完协议后立刻告诉我。
在她的一个干脆利落的“好”之后,就再也没有然后了。
一直到6月10日我再次询问,依然没有签署,依然口头允诺。
我告诉她:目前是班级42位同学当中唯一没有签署协议书的同学,不知道是执行力太差,还是不愿意被一张协议书所束缚,毕业了终究是要工作的。
难道是就业协议书不重要么?
就业协议是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在正式确立劳动人事关系前,经双向选择,在规定期限内确立就业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而达成的书面协议,有一份就业协议书也是对自己权益的保护。
我想还是拖延症吧。
是自己面对抉择时的逃避,缺乏执行力和执行到底的决心。
明明承诺的行为、明明也知道也能够预料后果,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一而再再而三地拖延,其实就是对自己的极度不负责任,影响到的还是自己的利益。
在学校读书时,起床会拖延,上课会拖延,作业也会拖延,写材料也会拖延。
每个人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地用“等等”来掩饰、来停顿。
可以尝试问一下自己:我现在做的是不是目前最重要的事。
对于毕业生来说,就业签协议是绝大多数毕业生的首选。
在毕业关口,找工作签协议应该是一气呵成的事情,拖延到最后,不知道究竟在拖延什么?
我们在很多习惯养成的过程当中,要极力避免拖延。
那就改变吧。
每天需要完成的工作尽可能完成,不要过多的自加压力,不要把拖延症带到工作岗位。
找一个固定时间去养成习惯,比如每晚七到九点,雷打不动的坐在书桌旁,不玩游戏、不玩抖音,有点无聊。
那不如试试读书吧,去工作吧,去学习一门新课程或者新技能,你会发现能提前完成很多任务,让你自己都吃惊,而且越做越轻松,信心也越来越足,心理负担也会烟消云散,也会发现自己还有如此大的潜力,增加信心,变成更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