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换位思考,这个世界就是你的
戴尔·卡耐基,有一个跟他齐名的学生。这个人的思想影响过两任美国总统,威尔逊和罗斯福。他就是著名的拿破仑·希尔。
有一次,拿破仑·希尔想招个秘书,就在报纸上登了广告。应聘的信件很快堆积如山,可是内容千篇一律,全是简历和自我介绍,根本打动不了他。只有一封信与众不同,大意是说:“您刊登的广告一定会引来无数求职信,恐怕您没有足够的时间认真阅读。我很乐意帮您整理这些信件。”拿破仑·希尔眼前一亮,当即决定把这个岗位给了这位求职者。拿破仑·希尔说“懂得换位思考,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解决问题,这个世界就是你的。”
在这个故事里,大部分求职者思考问题的方式,叫做“屁股决定脑袋”;而最终入选的这个人呢,叫做“脑袋决定屁股”。
先说什么是“屁股决定脑袋”,就是自己扮演什么角色,就只做这个角色分内的事。在《终身成长》这本书里,这被定义为“固定型思维” (Be-Good Type),就是说,我的角色一旦确定,就不会变,相应的,我的能力、职责、思维方式、生活状态,一切都得匹配当下的角色。比如,大多数求职的人,都把自己固定在了“求职者”这个角色上。
再看“脑袋决定屁股”,就是先动脑子,想清楚我怎么才能把屁股坐到我想坐的位置上。相对应的,这叫“成长型思维”(Be-Better Type),就是说,我不仅关注当下的事,还会主动思考,自己将来该做什么、还需要具备哪些能力,然后边想边做,把自己变成心目中期待的那个样子。回到开篇的例子,这个人,他想做秘书,他就先把自己当成秘书来思考老板的需求,然后,秘书这个岗位,也就随之而来了。
急老板之所急,想老板之所想
换位思考,本质上,就是在沟通那一周里讲过的“黄金法则”。你希望老板尽可能理解你,你就首先尽可能地去理解你的老板。
理解老板,是不是等同于老板说什么就是什么,永远不要和他有分歧呢?这么想,是对换位思考最大的误解。换位思考,要求你了解老板,哪些事想清楚了,哪些事没想清楚。老板想清楚的事,照做就对了,老板没想清楚的事,给出的指令模棱两可,那意味着你要帮助老板想清楚,然后用清楚的想法,帮助他把事做成。
简单说,换位不是屈从,不是阿谀逢迎,而是急老板之所急,想老板之所想。
想要更精准地,跟老板换位思考,老路给你,两个建议:
一句话总结“升维思考”
不是“屁股决定脑袋”,而是“脑袋决定屁股”。
具体怎么做?有两个方法:
第一,老板要:未雨绸缪。从大老板最焦虑的系统性风险开始换位思考,别饿死、别撞枪口、别摸高压线。每一个岗位都有必然的一些焦虑,换位,就从这个点开始。
第二,下属给:壮士断腕。跟老板的换位思考,最难的地方,就在于牺牲小我,顾全大局。通常我们在职场上会做一些看似无情的动作,实际上是职业性的体现。
你有没有因为老板拍脑门的决定,而痛苦不堪的经历呢?听完这一课,回头看看,你能不能重新理解老板当初的决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