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李兰娟院士依靠助学金读完高中,在上高中期间就知道以后要“上山下乡”,要回到农村去,自己是农村出来的,知道家乡里腰背痛的病人很多,于是就到省中医院去学了针灸,自己也买了不少关于针灸的书进行学习。
![](https://img.haomeiwen.com/i61278/dece0b7fdc60cd48.png)
回乡以后,发现当地的老师不够,于是做了中学的代课老师。这样一边做老师,一边乡亲们打打针灸。
后来,毛主席发出号召,要办农村合作医疗。生产大队的领导就希望李兰娟回去做赤脚医生,而当时的中学老师也严重不足,所以老师的工作也一时不好放下。
当时人民公社代课老师的工资24元一个月,但回生产大队当赤脚医生是一天5个工分(10个工分2角钱,一个月差不多3块钱),待遇天差地别,大家都认为这个孩子不会去当什么赤脚医生。
李兰娟院士当时也心理斗争了半天,最后让她下定决心的是,做赤脚医生有一个脱产半年学医学知识的机会。
因为当老师什么时候都可以去的,但做赤脚医生这个学习的机会不可错过。
![](https://img.haomeiwen.com/i61278/20a1f231107b211f.png)
后来,因为自己爱学习、表现好,有机会保送到浙江医科大学(现浙江大学医学院)。这么多年的“从医”经历对所接触到的疾病都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于是如饥似渴地学起来。成绩优异的她毕业被留校,分配到了浙大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李兰娟刚分配到医院的时候是眼科医生,被称为“金眼科”。当时发现自己的眼睛有点远视,估计40多岁就得戴老花镜。心想,当了医生就得当个好医生嘛。当时,传染科的医生,也是学生时代的老师说,李兰娟,你来我这吧,我再送你到学校去读一年书。
传染科在临床今天都还算是小科,如果没有疫情,没有很大的传染病来临,感染科是不太会被大众所关注的,而且从业危险系数最高,但听到“可以再回学校读一年书”李兰娟院士还是毫不犹豫就答应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61278/e6ee08e0540330ea.png)
今天听一位长者聊天,当有人问到,我们在社会上找朋友、找对象,应该看哪些方面的时候。这位长者说,看他是不是一个高能量人格的人。
高能量人格,这个词我觉得归纳的太好了。我们去看人家现在的职位、学历、出身、长相等等这些都只是一个固定的标签,有多少人把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烂的。但一个有着高能量人格的人,不管手上的牌是好是差,都一定能够稳步踏实地把它打到最好。
因为高能量人格意味着,这是一个积极、乐观、向上,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永远都在吸收能量,然后让围绕其身边的人随时感受到被照耀、被温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