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2004年美国凯迪克银奖 安抚物 分离焦虑 上幼儿园 3+
很多孩子小时候都有一件非常依恋的物品,可能是毛巾、毯子或是一个毛绒玩具。这些物品不仅是孩子亲密的小伙伴,更是孩子与陌生环境相处时的安全感来源, 不管它是脏了还是破了也不离不弃。
非常常见的安抚物-邦尼兔儿科医生唐纳德·温尼科特将这些被孩童所依恋的小物件定义为“过渡性客体”,它们的作用是替代母亲给予孩童温暖和安全感。
面对孩子的这种戒不掉的“安抚物”,父母应该怎么处理呢?今天给大家推荐的绘本是《阿文的小毯子》,这本书在2004年获得凯迪克银奖,让我们一起在书中找到答案吧!
阿文的小毯子这本书讲了什么?
阿文有一条黄色的小毯子,从它还是一个宝宝的时候就有这条毯子了,它非常喜欢他的黄色小毯子, 不管是上厕所、吃饭、玩耍都要带着它。但是阿文已经长大了,马上就要去上幼儿园了,他不能再带着小毯子了。爸爸妈妈想了好多办法,阿文还是不愿意离开他的小毯子,这可怎么办呢?
随身携带的小毯子 这个偷偷观察的邻居真是很讨厌和阿墨一起读!
阿墨读的时候是上幼儿园前一个月,也是我们为入园做的准备工作之一,因为阿墨是个特别慢热的孩子,可以预见她肯定会有入园困难(事实证明老妈我的分析很到位,第一周每天放学她的眼睛都是肿的,接下来一个月每天早上分开的时候她都会哭)。阿墨从小也没有特别依恋的东西,入园第一天,因为哭的特别厉害受到了“VIP”待遇,有位老师带她到处转,到图书室的时候,她能安静看会儿书了,于是有了下面这张照片~,难道书是她的安抚物?
阿墨入园后我收到的第一张照片我们为阿墨选的幼儿园融合了美国和加拿大的理念,总结来讲更偏向于瑞吉欧的理念,强调保护孩子的天性、创造性和探索精神。入园前家长会上园上谈到安抚物的问题:首先家长引导孩子不带到幼儿园,如果孩子强烈反对也可以妥协,但在园里老师也会慢慢引导孩子解决过于依赖安抚物的问题。
教室是这种风格听到这儿还挺感动的,我们常说爱孩子,尊重孩子,其实具体到一些“小事”上的时候又总是伤害他们,因为我们觉得是小事在孩子看来可能是天大的事,每天要忍受和爸妈分开,和一群不熟悉的人在一起生活学习,其实和我们到新的工作情境那种不安是一样的。
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来尊重绘本中还有一个很讨厌的人,就是阿文隔壁的邻居,总是对阿文家的事指手画脚: “阿文长大了,怎么还带着毯子到处走呢?你们听过毛毯小精灵的故事吗?” “阿文不能永远像个长不大的孩子,你们试过泡醋的方法吗?” “不可以让阿文带着毯子去上学,你们要直接告诉他:不行”。相信作为父母,也收到不少这种“建议”但我仍然觉得最懂孩子是父母,教育也是很私人的事,首先不在不了解情况的时候对别人指指点点,即使别人这样“指导”也得坚持自己的原则。
啰哩吧嗦
上文中谈到老师会引导孩子慢慢不那么依赖安抚物,我问了园长具体是怎么做,园长笑着说是让孩子们忙起来!哈哈,他们每天的日程真的是特别满活动量也很大,加餐的时候孩子们吃饭也都能自己吃的很好,因为饿。
墙上挂的一幅画《呐喊》当阿文说要带毯子去上学,爸爸妈妈非常坚定拒绝时,阿文伤心地哭个不停。父母强制的压制,导致孩子压抑心中情绪,只能在心中“呐喊”,这跟我们家长平时说孩子是没有考虑孩子的心情。
说到绘本中的名画,不得不提《奥莉微》,其中有非常多的有名的画,这种虚实相间的故事真的是非常有意思,在读绘本的时候可以一起了解一下这些画的背后创作的故事,也是很好的艺术启蒙哦。
奥莉微《舞台上的芭蕾排练》 波洛克《秋韵,No.3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