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辑 在文字中找到强大的附着力
每个时代都有它的「病」
洞察时代,实际上是要洞察你的目标用户在这个时代的处境、心理、困境、自我、需求、思想、价值观、外在和内在的诉求……
首先要做的是,找到你的目标用户,然后说出他们的困境。
文案还可以从目标群体的自我意识下手。
自我意识包括这样一些要点:性感、强大、美丽、吸引力、自信、酷、富有……总之,都是人们希望自己也能具备的某种「自我形象」。
但总的来说,文案不需要去「劝说」,只需要洞察并且「投合」目标消费群体的自我意识就够了
情感的出口,可以这么来给:
针对目标用户塑造认同感和归属感
从心理学上来讲,人的身边通常存在三种群体:
崇拜性群体——你希望加入的群体。
联合性群体——与你有相同理想和价值观的群体。
疏远性群体——你不想加入的群体。
人类是社会动物,有向群体寻求归属感的强烈心理需要。所以想要让你的文案打动人心,你可以瞄准这三种群体。
这里有两种方式:一是从正面入手,激发认同和共鸣。文案要说出用户想说的那句话,成为他们的「代言人」。
二是从反面入手,激发反抗意识。
全民「调戏」凡客
如果一瓶椰汁会说话:品牌「人格化」
怎么找「品牌人格」呢?需要考虑三个因素:
首先,别从品牌的角度去找,要从用户的角度找。
品牌人格和用户人格保持一致
理想人格——用户想成为的人;
现实人格——用户现在是什么样的人。
品牌人格要么和用户的「理想人格」保持一致,要么和用户的「现实人格」一致。
第二点,要明确产品扮演的角色。
产品在用户身边所扮演的角色通常有这样几种:
关系协调者,让用户增进或改善彼此的关系;
关系替代者,代替用户身边的某个人,陪伴用户;
其他还包括鼓励者、助力者,等等。
除了上面这两种因素之外,塑造品牌人格,还需要了解竞争对手。
为品牌打造「人格化」特征,有一条捷径:找到与品牌最契合的「代言人」
品牌人格可以从很多方面来打造:
找到与用户之间的价值观契合;
从情感入手,找到品牌想要对用户说的话。
价值观契合,可以从情怀、梦想、理念、自我、信仰等方面寻找契合点。
尽管品牌人格化是为了讨人喜欢,但千万不要迎合讨好用户。
真正的「可沟通性」,一定是建立在欣赏和认同的基础上的。
信息如何不失真
优秀的产品文案,不应该是产品的一件华丽衣裳,而是像皮肤一样贴合产品。
从产品到文案,信息的表达应该尽量做到「零损耗」。
「零损耗」意味着从产品信息到文字信息的转换,应该尽量减少理解障碍。
三种方式:拒绝术语、戏剧化、坦诚
写文案应该抱着这样的想法来写:文案是写给门外汉看的。一个词语,如果不是目标群体的95%以上的人都看得懂,那就不要写进文案。
「零损耗」还意味着文案的信息与信息之间不会相互妨碍。
为了确保这一点,可以尝试运用「MECE架构法」:
MECE全称是「Mutually ExclusiveCollectively Exhaustive」,直译为「相互排他性,集合网罗性」,也可以翻译成「不重复,不遗漏」。
MECE架构的要点在于:主题分类清楚,没有重复;同时又能完整网罗所有条目,没有遗漏。
另外,要保证文案时刻都和产品保持「最近距离」。
这里也分两种方式:
一是在产品的不同阶段,及时调整文案的诉求点。
根据消费者对产品的了解和他们的行为,可以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空白期。
第二阶段,观望期。
第三阶段,准备期。
第四阶段,行动期。
第五阶段,维持期。
根据不同阶段,文案的诉求点也应该不同。
第二种方式,在写文案的时候,不要绕远路,可以遵照「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模式,直接将问题或者答案当成文案来使用。
植入高识别度的关键字
别把文案写成文案
要使一则信息拥有附着力,变得流行,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打破常规,把常识推向非常识。就文案而言,也是一样。
真正顶级的文案其实是那些不谈功能、唤起情绪的文案。
文案的附着力还有可能来源于一些特殊的创作手法:
试着在文案中玩一玩文字游戏(比如文字的拼接组合),
找到「不按常理出牌」的绝妙创意:
想象一下你的典型目标用户的一天;
想象购买过程;
找到一个更有趣的文案与用户的「联系点」
先在一种媒介中实现你的创意,再扩展至其他媒介;
尝试一些恶作剧的想法;
不是写文案,尝试直接「改变」产品,
不要总让你的文案出现在广告牌或者媒介上,也不要太遵守文案的创作规则,创造一些很酷的形式或者很酷的内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