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喜香、爱香、用香,香似乎也成为了文人作品的点睛之物。从杜甫“雷声忽送千峰雨,花气浑如百和香”,白居易“春芽细炷千灯焰,夏蕊浓焚百和香”,皆以“香”喻“花”可见一斑。
王维:“夙承大导师,焚香此瞻仰。”“暝宿长林下,焚香卧瑶席。”“少儿多送酒,小玉更焚香。”“藉草饭松屑,焚香看道书。”“日色纔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何幸含香奉至尊,多惭未报主人恩。”
杜甫:“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谩焚香。”“宫草微微承委佩,炉烟细细驻游丝。”“麒麟不动炉烟上,孔雀徐开扇影还。”“香飘合殿春风转,花覆千官淑景移。”“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
李白:“盛气光引炉烟,素草寒生玉佩。”“焚香入兰台,起草多芳言。”“玉帐鸳鸯喷兰麝,时落银灯香灺。”
白居易:“闲吟四句偈,静对一炉香。”“烧香卷幕坐,风燕双双飞。”“对秉鹅毛笔,俱含鸡舌香。”“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
刘禹锡:“博山炯炯吐香雾,红烛引至更衣处。”“妆奁虫网厚如茧,博山炉侧倾寒灰。”“博山炉中香自灭,镜奁尘暗同心结。
李商隐:“八蚕茧绵小分炷,兽焰微红隔云母。”“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谢郎衣袖初翻雪,荀令薰炉更换香。”
温庭筠:“凤帐鸳被徒熏,寂寞花锁千门。”“捣麝成尘香不灭,拗莲作寸丝难绝。”
李贺:“练香熏宋鹊,寻箭踏卢龙。”“断烬遗香袅翠烟,烛骑蹄鸣上天去。”
陆龟蒙:“须是古坛秋霁后,静焚香炷礼寒星。”
罗隐:“沈水良材食柏珍,博山炉暖玉楼春;怜君亦是无端物,贪作馨香忘却身。”
李珣:“带香游女偎人笑,争窈窕,竞折团荷遮晚照。”
![](https://img.haomeiwen.com/i2018665/be7713d692b8f627.jpg)
宋代文人盛行用香,写诗填词要焚香,抚琴赏花要焚香,宴客会友、独居默坐、案头枕边、灯前月下都要焚香,可谓香影相随,无处不在。黄庭坚曾言:“天资喜文事,如我有香癖”,以“香癖”自称者仅山谷一人,而爱香之宋元文人则难以计数。
李璟:“夜寒不去寝难成,炉香烟冷自亭亭。”
欧阳修:“沈麝不烧金鸭冷,笼月照梨花。”“愁肠恰似沈香篆,千回万转萦还断。”
苏轼:“金炉犹暖麝煤残,惜香更把宝钗翻。”“夜香知与阿谁烧,怅望水沈烟袅。”
黄庭坚:《香十德》:感格鬼神;清静身心;能除污秽;能觉睡眠;静中成友;尘里偷闲;多而不厌;寡而不足;久藏不朽;常用无碍。
辛弃疾:“记得同烧此夜香,人在回廊,月在回廊。”“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
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蒋捷:“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筝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陆游:“一寸丹心幸无愧,庭空月白夜烧香。”“铜炉袅袅海南沉,洗尘襟。”
倪思“齐斋十乐”亦列有“焚香”:“读义理书,学法帖字,澄心静坐,益友清谈,小酌半醺,浇花种竹,听琴玩鹤,焚香煎茶,登城观山,寓意弈棋。虽有他乐,吾不易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