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种强烈的感受,自己读的书太少了,被简友们的读书热情所感染,我决定以后把书本拿起来,但也不给自己太大压力,每天读一点儿就行。
读什么呢?其实根本没有计划,在女儿的一堆书里找到了余华的《第七天》,阅读就从这本书开始吧。
之前从未听说过这本书,但封面的两句话让人震撼——“比《活着》更绝望,比《兄弟》更荒诞”。
到底有多绝望?多荒诞?这两点成功地吸引了我。
《第七天》这部小说的脉络非常清晰,从第一天写到第七天,相当于每一天就是一个章节。
小说以第一人称“我”为视角,讲述了短短七天内“我”所经历的一切人世变迁。
第一天,开篇即是荒诞的一幕。
“我”得到通知,上午九点前赶去殡仪馆火化,由于“净身”耽搁了点儿时间,有人打电话催促,于是“我”穿着殓衣、带着预约号去了殡仪馆。
到了那儿,很多候烧的人,大家一边等候一边聊天。而在闲聊过程中,“我”弄清楚了,没有骨灰盒与墓地,不能参与火化,于是便离开了这里。
“我”行走在弥漫浓雾与雪花的城市里,拼命找寻到了生前的记忆,一点点回忆起最后的情景。
处于人生低谷的“我”为了生计,去盛和路做家教,恰逢那里被强拆,有群众在此聚集抗议,被警察制止、带走。在餐馆吃面时,后厨起火,“我”就此葬身火海。
这就是第一天“我”所遭遇的一切,而其中的荒诞都超出了读者的认知与想像。
比如,小说中的“我”已离世,但意识非常清醒,与生前并无区别,可以冷静地给自己洗脸、净身、穿殓衣,还能够接听电话、与对方沟通,走在大街上时能够分辨得出哪条街、哪个广场、哪个公交站牌,回忆起曾经发生过的零散事件。
再比如,“我”在殡仪馆里的见闻,众人凭号候烧,大家相互交流寿衣、墓地、骨灰盒的等级、价格,大家的攀比心很重,坐塑料椅的平民、坐沙发的贵宾与豪华贵宾三种身份人人在此处待遇差距较大,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最终一无所有的“我”黯然离场。
尽管小说描写的是一个非常荒诞的世界,但读者读来并没有违和感,所有荒诞情节都是那么熟悉与逼真,与现实生活中的情景一般无二。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处于号称人人平等的世界之中,但其实由于身份、地位、职业、资产的不同,人与人之间还是有很大差异的,这种差异性相当于给每个阶层的人加上平民、贵宾或豪华贵宾的标签。可以说,殡仪馆内尽显人生百态。
比现实更残酷的是小人物的生活状态。比如,坐在废墟里一块水泥板上边写作业边等父母回家的小女孩。餐馆失火时,老板堵在门口要顾客先付钱再离开,这样的画面令人愤慨又悲悯。
读《第七天》,我在荒诞的世界里看到的都是现实的翻版。
先到这儿吧,明天继续读第二天的内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