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对温尼科特的good enough mother有了新的理解。
足够好妈妈,要留一部分的不完美给孩子自我成长的空间,那些不完美,忽略、错误,让孩子有机会看到世界的不完美,体会到痛苦,了解到自己是有选择和力量去做改变的。
过于努力地360度无缝隙照看孩子,也是对孩子的一种否定,否定他们自己的感受,否定他们有自己的能力应对世界,否定他们和这个世界的互动,有除了家庭以外的可能--机会和方式。这也是一种变相地告诉孩子:你不能没有我,你自己是无能的。
以上,在婴儿时,对孩子是一种需要,而随着他们的长大,曾经的支持渐渐变成了束缚。有能量的孩子会反抗,比如青春期的叛逆,而沉溺于温柔的孩子,或者力量无法和父母抗衡的孩子,会有意无意地用各种迂回的方式表现:比如生病、比如成绩差、比如回避......
从父母的角度,其实也不可能做到一百分。
一、父母是凡人,既然是凡人,就会犯错,就会考虑不周,有自己时间、精力、资源、知识的局限。客观上,没有那个能力做到满分。放弃做满分父母的期望,放过孩子,也放过自己。
二、即便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有足够的时间,也无法保证你给孩子的,就是百分百正确的观念,或者百分百好的东西。这个世界上不存在绝对,没有细菌的环境,并不是对孩子健康最有利的环境。记得日本有一个试验,用最合适的环境去培养稻子,然而长出的稻子没有普通的饱满。问多年经验的老农,老农笑答:因为没有遭遇到自然界的问题。那些风风雨雨,不如温室的惬意,但带来的养分和挑战,是温室所不具备的。人生顺利固然是件好事,伴随的,是自身应变能力的匮乏,承受能力的有限。
曾经很认可快乐教育,希望孩子能够体会学习的快乐,自动自发地努力,享受知识的乐趣。所以,买了很多书,让他体验不同的课程,一直以信任支持的态度陪伴,所谓的静待花开。
愿望是美好的,事实并不那么理想。相信的确有孩子享受学习的乐趣,可惜是别人家的。过于宽松的环境,让孩子缺少努力的动力和毅力,不介意成绩的状态,有健康心理的一部分,未必没有逃避的部分。
在现状下,增加压力,增加理解和支持,听起来不错吧?实际操作中,困难重重。压力增加多了,影响亲子关系,影响孩子对自己的信心;理解和支持,过多或许会让他把问题过多地归于外界,而不是自己。
理论可以是完美的。现实状态是不可能达到完美的。我认为的最完美状态,是在那个完美的点的左右,不停地摆荡,总体上逐渐接近那个完美的点,至于能接近的最短距离,基本不做考虑了,尽力就好。
而且,这至少得是两个人的事,不是单方面的努力、意愿、判断、行动,就可以往那个方向去的。搞不好就是南辕北辙的结果,当然,也可以乐观地说,总能到达你想要的那个点,或者离开越远,反弹越是强大和快速。
只不过,试验是可以一次一次,不怕失败的。而人生,每个人只有一次,说的是试错的人生,可是,试错的成本有大有小,多少是你认为可以付出或者愿意承受的呢?
管理好自己的人生已经是太难的事情了,如果再给自己一个完美父母的期望,其他人我不知道,对我而言,无法承担。
还有,两个人,距离过于近,就影响到了各自的边界、自主权、独立性。稍远的距离能体会更多的爱,太近的距离,自然体会到更多的恨了。
我们母子一场,就是渐行渐远的距离。随着长大,爱更多地体现在信任和放手,而不是亲密和照顾。
听起来颇为无情吧?因为我就是60分的妈妈,如果在你那里,我可以得60分,对我而言,已经是相当地不起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