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禅读《道德经》
文章3000字,阅读需15分钟
必定有一种力量,比车碾火烧,甚至比二十年的习惯更强大,
必定有一种思想,比一切灾难、瘟疫,比整个地狱之苦更厉害,
而要是没有这种给心灵引路、使生命泉源永不枯竭的思想,人类如何能熬过来呢?
——陀思妥耶夫斯基
每一特定时间段,都会有一种潜在的机遇,同时,产生相应的“知识”。结果我们好像都在不断地跟着市场和形势跑,却不见得跑赢了谁。
我身边有很多朋友,学历很高,非常爱看书,涉猎的范围非常广。但是他们私下和我说,自己还是觉得很迷茫,无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那些知识,总有使不上劲的感觉。
对此,我是这样理解的,就以吃饭来说,我们的配菜可以多种多样,但是一定要围绕主食。知识可以多,但是我们的背后,一定要有一种思想或原则。所学的知识融入我们的体系中,才会有用武之地。
当前的危机环境下,这种思想尤其重要。在自己二十多年来的品牌和管理的实践中,我感觉到,这种思想就藏在了我们的经典里,特别是被誉为“万经之首”的《道德经》,更会让我们获益无穷。
-归根曰静,心灵的归宿-
5月19日晨与朋友的一段对话:
军(朋友):早啊,李掌门,很羡慕你的神仙世外桃源生活,方便时候,有空过来拜访学习下。
我:早上好,我目前是在福建,跟小孩一块游学经过这边,可能是有些因缘,或许发生了些奇妙的事儿,就把我们给留下啦,体验一下乡村的那种淳朴的生活。
军:看你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感觉到你对生活的那种从容和宁静。远离城市这个比较繁杂的地方,然后悟到自己心灵的归处,真是挺好的,我觉得有空也要过来感受一下。
我:喧嚣的太久了,这人内心都有一种渴望,但这种渴望呢,需要自己探索才能够遇见。人真正渴望的到底是什么呢,每个人都要去探索。其实我和家人的游学,也是在探索我们内心的那个归宿。
军:确实确实,我个人觉得,城市的生活环境会赶着人不断往前跑,无法放下,心放不下来,人就想不开。
要怎么找到自己内心呢?还是要好好的去思考、体验一下。
我想起南怀瑾先生的一句话: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疾病是精神问题。我们有太多的烦恼和压力,无法“心安”而导致精神衰弱,企业管理和家庭经营等诸多问题,可能都是由于这种“神经错乱”而引起的。
陀思妥耶夫斯基说:财富增加了,但是力量减弱了;一切都酥化了,人人都酥化了!我们内心不安宁时,就会感觉到无力;身心不合一,所做的事没有厚重的基础,力量又从何而生?
“归根于静,静曰复命”,如果能够时时刻刻保持内外合一,那我们就可以和周围的万事万物和谐一起。因为我们的能量是完全开放的,是彻底地打通的。
《世说新语》里,周子居常云:“吾时月不见黄叔度,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为什么人一辈子要选一部经典,坚持去读,就是要自己远离鄙吝之心。读的同时,也要用心去实践和应用。
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工作需要,博览群书、丰富见闻。人生就会越来越笃定,越来越明确,越来越清晰。
就像我读《道德经》,我这一辈子就是要在人生管理与品牌运营中践行道德经。这次游学,就是到大自然来体验这种感悟和其中的智慧,同时我也把《道德经》当作家训,传给孩子传给家人,也希望带向社会,让我们都拥有这种力量和思想。
-更高更深的思想-
梵高是非常有悟性的人,在青年时代曾经这样唱:“小小的花,已经唤起了我用眼泪都不能测知的深的思想”。
学习《道德经》,还是为了其中不可测知的思想。但很多人对我说:"我静不下来,学不进去"。我想大家学不进去无非有下面几个原因:1、无为的思想,误以为消极;2、行文奥妙难懂,需要更接地气的注解;3、不懂得学了如何应用。
在自己20多年的企业管理和品牌经营的实践中,我发现,《道德经》并不是什么消极的思想,并且它的“用处”比我们所想象的还要宏大,下面我们先从它的作者,从老子的智慧说起。
老子是真正的现代人,我们误会了这个现代人一说,以为西方人才是现代人,所以才会有一些自卑感。但事实上,真正的现代人是老子、释迦。因为他们是真正掌握真理的人,他们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
有一个典故说:科学家们攀登高峰,等到他们到了山顶,才发现佛陀和老子已经早就在山顶上等着他们了。所以说现代到底什么是现代?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事情。
我是从03年在中大读管理哲学的时候喜欢上《道德经》的,一两年之后,值遇隐藏在民间的一位明师大德,在深圳的一间民居中闭关数日、苦心觅道,终于打开了尘封已久的心门。初闻法音后又开始潜心感悟儒家、佛家经典,这反而让我对《道德经》产生了更强烈的共鸣。
那时候我会随身携带《道德经》,每天读上两三行,然后就把这两三行融入到我的生活当中。《道德经》里面体现的普世性原则,时刻都在给我们启示。对我而言,这是一种深刻的启示,在前进的道途上,成为我的良师益友。
对我而言更重要的是,我如何能够建立与《道德经》本源的关系,让我自己向那个流淌出《道德经》的更宏大的意识学习,从而把这种宏大的意识带到"声浪传播"的理论中,去帮助更多的人渡过难关。
很多人都误会了老子,他的"无为"思想,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能干、能做大事的思想,他不断的重复讲“天下、大人、大国、侯王”,在字里行间洋溢着鼓励大家建功立业的积极思想。其核心的奥妙在于,要不居其功才能真正成就丰功伟绩。
整部《道德经》都是在讲如何在辩证中探索生命真谛、改善生命气象,从而生生不息。正如托利得定理所讲:测验一个人的智力是否属于上乘,只看脑子里能否同时容纳两种相反的思想而无碍于其处世行事。
《道德经》就是解決问题的终极方案,不是虚无的道理。它是远古的一个全知的智者的低吟。它是最漫长的等待,当你也开始轻声吟诵,便融入漫天花雨,和这个无解与无尽的世界一起绽放。
每次读经后,都会让我内心平静,常常茅塞顿开而充满力量,自己在深深受益的同时也深感惭愧。
所以我想借用“道德经”结合自身的一些浅薄的心得体会,以及20年的企业管理与品牌运营的实践经验,开展“禅读道德经,扭扭你神经”系列活动。希望能够为大家紧绷的神经松松绑,找到新的生命动能,感受经典的无限智慧和慈悲。
学习《道德经》,建立天地人的整体架构为生命图景,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博览群书,不拘一格。唯此方能“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从而笃行之。
-绽放生命,过你应该过的生活-
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王尔德
自曾国藩“悟道”之后,已有150年,但人们反倒在拼博和竞争之中,可能已经偏离了作为人的生命意义,人心的扭曲变形而致使周遭的一切相应变异,疫情、疾病、灾害无不于此有关。
全世界的企业管理者和打工者、政府管理者和平民百姓,未来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天地万物都在呼唤着我们,是时候该沉思一下了:我到底是谁?我要到哪里去?该如何去?
这段日子,我们一家在“最美”乡村文林村内居住,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在宁静的环境里,细细体悟老子的智慧。
直面自己,是最有意义,也最难的一件事情。我很喜欢《荆棘鸟》的传说,或许,它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另一层解释:
有那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所有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
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棘刺上,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间放开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然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这是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
2020年,让我们先归0,回归原点,也就是老子所说的"赤子之心",然后再出发。正如苏轼的《定风波》所描绘的:
万里归来颜愈少,
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
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我喜欢禅读《道德经》,何谓禅读?放松下来,用心去读,不须思考。字字心念耳闻,亦可唱颂,不疾不徐。每日一章,一日三读。
-李泊霆老师介绍-
李泊霆,独立学者,当代著名品牌战略家,北京大学、暨南大学等客座教授,国际注册管理咨询师(CMC)导师,中新社国际经济信息发展中心战略顾问,品牌中国战略规划院专家委员会委员,多家企业的品牌与文化战略顾问,著有《声浪传播:破解品牌密码》、《声浪传播:互联网+品牌新思维》、《改变从消费模式开始》。
他是“营销界真正具有人文情怀的独立学者”,潜心研究中西方品牌长达二十年,以城市中的局外人身份洞察商业发展规律。他的声浪传播学被誉为极具开拓性与系统性的“品牌理论学”,在商业世界中,影响了众多行业精英、企业大佬和创业者——马云、任正非、雷军、陶华碧、陈春花、江南春、吴晓波、姜文、杨丽萍等。
他的“不在城市”理念,已经在无形之中影响了很多的商业上的变革。
他在数年前提出了“不在城市”的文化理念,曾经到日本、韩国、台湾去探索不在城市的生活方式。也在广州和全国各地,去分享不在城市理念。他带着一颗探索的、美好的心在寻找,究竟什么是“不在城市”?也许是一种偶然,在他提出这个理念后,城市、农村以及商业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城市倡导生态和可持续的发展;我们国家提出了美丽乡村的建设;企业和商业的一些运营和管理也在运用“不在城市”中的理念。
他现在到了乡村,体验最本真的、纯朴的生活方式。如何发展这个不在城市的文化理念啊?乡村究竟是什么样的模式,他也在重新探索。
“禅读《道德经》,扭扭你神经”系列分享,会持续一段时间,主要选取道德经里面经典的语句来做一些分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