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方向,似灯塔,引领我们前行,每个人有自己的榜样,不同时期榜样也是不一样的,榜样使我们产生发自内心的驱动力,鼓舞和激励我们不断前行。
【军装】
出生在六十年代末,看着《地雷战》、《地道战》、《南征北战》、《英雄儿女》、《小花》这些战争影片长大,影片主人公的机智、勇敢、大无畏激励着我,从小心中就对军人(当兵的)仰慕和仰视,这种感情是发自内心的。
每每有当兵的返乡,我与一帮小伙伴跟在后边追着看、扒着墙头看,直到人家家人撵还是久久不愿离开。上高中的时候,武装部从高二、高三招兵(到我读高二的时候就没有了),有的同学应征入伍,同学们夹道相送,看到他们穿上军装,自己是多么恨自己为什么在高一?高二的时候花15元钱从一同学手中买了一件四个口袋的军上衣(据同学说哥哥是个连级干部),于是非常珍惜也是非常噱地穿上来回逛荡,俨然自己也是个当兵的。
当兵的情结结于89年高考,当时报考军校提前批,山东省公安专科提前面试,因视力不合格被刷下来了,但内心中对部队的向往却一直埋在心底。
【皮鞋】
上初三的时候,学校来了几个年轻教师(那时候的科班出身),有两位老师教我们,一个数学,一个物理。他们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清晰的解题思路,还有乌黑锃亮的皮鞋(三接头的),崭新的西装,八十年代的转铃铛平把自行车,一指头按下去,“铃铃铃”撒下一串……
当学生的心里也明白,这些老师打扮的这么耍滑(现在叫潮),是为了能找个好对象,但更想,什么时候能成为像老师那样的人,可以领工资,也能穿上属于自己的皮鞋、蹬上自行车耍一下子?
等自己工资后已是流行山地车了,但那“铃铃铃”一串经常在我耳边响起。
【考学】
自己从不敢说学习好,但我幸运的考上了大学,还是本科。88年参加高考,以6分之差落榜,回家后老父亲问我:还上吗?我毫不犹豫的回答:上!
其实上的动力源于我初中时的刘同学,他哥是我村恢复高考后第一个考出来的本科大学生(我算第六个),我同学经常说他哥从学校里回家给家里带粮票,带白馒头,所以他和我说咱得上学,考上了就可以发粮票了,就可以往家里带吃不了的白馒头了,后来上大学后,因读师范类也果真发粮票,每月30近(记得92年不用了),菜金每月6元,但不够吃的,还需要家里再补贴点方可填饱肚子。
能领粮票和吃白馒头一直在诱惑着我继续上学,但直到现在我也没弄明白同学哥是咋剩下粮票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