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7658123/365b5e9274f40500.jpg)
原作名: 人間失格
内容简介:
第一次,我喝酒喝得如此失态。
悠悠醒来时,枕头边坐着常子。我躺在那位于本所工匠店二楼的房间里。
“财尽情亦绝,你说这句话时我还以为是开玩笑,你是认真的?难怪你都不来找我了。管它什么复杂的恩断义绝,我赚钱给你也不行吗?”
“不行。”
然后,她也躺下了,两人一夜未眠。
(收录《樱桃》)
作者简介 :
太宰治(1909-1948)
本名津岛修治,青森县人,父亲津岛原右卫门曾任众议院议员和贵族院议员,经营银行、铁路。太宰治是日本战后“无赖派”文学的代表作家,思想消沉、幻灭,不满现实的人生,几度自杀未果。一九三五年,他的短篇《逆行》入围第一届芥川奖,后因出版多部带有哀切的抒情作品而深受注目。一九三九年,他的《女生徒》获第四届北村透谷奖。一九四八年,他以《如是我闻》再度震惊文坛,并开始创作《人间失格》,书成之后,旋即投水自杀,结束了其灿烂多感而又凄美悲凉的一生。
精彩书评:
壹:短评
# 我装作老成,人人就传言我老成。我假装是个懒汉,人人就谣传我是懒惰虫。我假装不会写小说,人们就谣传我不会写。我伪装成骗子,人们就说我是个骗子。我充阔,人人以为我是阔佬。我故作冷淡,人人说我是个无情的家伙。然而,当我真的痛苦万分,不由得呻吟时,人人却认为我在无病呻吟。
# 与其说是失去了做人的资格,不如说是既没有生存的愿望,也没有生存的能力,这与是否做人甚至都没关系。
# 当我为想为自己的颓丧和黑暗情绪辩护时,这本书以后都能派上用场了。
# 有个“边缘人”的名词,意指人世间悲惨的失败者、道德败坏者。但我却觉得自己与生俱来就是个边缘人,若是真的在人群里碰上一位被认为是边缘人的陌生人,我一定会对他很和善。这种和善,甚至会让自己到了着迷的地步。
贰:
这是我一个朋友的朋友的故事。他的母亲患有精神疾病,从他记事起不是终日躺在床上,就是对着家人发烈怒;父亲工作很忙,也没有多少时间照顾孩子。因此即使是幺子,他也没有得到父母的多少关爱,但他却是家中看起来最快乐的一个。他常常做出各种鬼脸,讲糗事、笑话逗人开心,遇到生活中的困难也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长大以后,他还是大家的“开心果”,但是他的恋爱和工作一直都不顺利。在他快40岁时,和一个女朋友交往,却在准备结婚之际被甩,接着他又失了业。他卖掉了房子,断绝了与所有熟人的往来,当起了“茧居族”……听说他这样生活了很长时间。也许三年,也许五年,再没有谁知道他的消息。
前几天我收到一封大一女生写来的邮件。信中她写道:“很多人和我玩得好,是因为我时常会请他们吃饭,时常给他们带吃的,时常用我的淘宝我的钱帮他们买东西,时常给他们充话费,时常帮他们的忙……他们叫我时总是找我要钱、请客、帮忙,我是不是很悲催呢?”她还说,“就这十天左右时间,我的钱已经被‘朋友们’花完了。……以前这种情况经常有,但是我从不主动问他们要钱,因为我实在不知道怎么说,我不好意思张口。都是主动给我,我才收。”
其实,这两种人都是“人间失格”者,都是讨好人间的小丑。
《人间失格》是日本国民大作家太宰治的作品。太宰治,日本纯文学“无赖派”大师。在日本评论家的眼中,他是陷入了虚无的大作家;在普通人的嘴里,最多被人提起的事迹就是他的四次自杀。《人间失格》是他的半自传体小说,也是他最著名的作品,另外的作品还有《斜阳》《樱桃》《微明》……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人间失格》的版本已经很多了,但是《微明》还是首次有人翻译、出版,收录在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版本中,译者是国内第一位获得“野间文艺翻译奖”的陆求实先生。陆先生的译笔优美练达、虽偶出现一些生僻字句但更显独到精准且与原作呈一脉之势,深得日本文化研究者、日本文学评论家李长声先生、止庵先生的赞赏。能看到如此优秀译笔的《人间失格》和一篇太宰新作,实在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人间失格》的主角——叶藏与作者本人一样,从小体弱多病,懦弱敏感,内心充满了对人的恐惧,通过扮演“小丑”缓解内心的不安与恐惧。他从很小时候起就开始用假装的笑脸博得家人欢心,在学校里也是通过搞笑表演成为受欢迎的学生;高中时代起,他经常逃学,交酒肉朋友,参加非法集会;后来与酒馆服务员恒子蹈海自尽,女方身亡而他获救,他被以教唆杀人的罪名短暂入狱;结婚之后,纯洁的妻子却因为信任而遭到卑鄙之人玷污令他彻底崩溃;他买春、酗酒、自杀、沉湎药物,最终一步步走向堕落,贫病交困,最终被送进疯人院。
小说开篇就讲了一个叶藏如何讨好父亲的故事:父亲要去东京办理公务,出发之前会问家中每一个人想要怎样的礼物。为了讨好父亲,他故意在父亲的礼物记事本里写下自己不喜欢的舞狮,这一招大获成功,父亲忍不住笑出来。
书中这样详细地描绘叶藏的心理:
“随便好了,反正这世上没有任何东西能够让我快乐起来。但与此同时,别人送我的东西,无论多么不投我所好,我也不会拒绝。对讨厌的事物不敢明说,对喜欢的事物也像做贼似的畏畏缩缩,惴惴不安,令我倍感痛苦,而这种难以言喻的恐惧又使我苦闷不已。”
“我想到一个好方法,那就是假痴假呆,诈哑佯聋。这是我对人类最后的求爱。尽管我对人类极度恐惧,但似乎始终割不断对人类的缘情,于是借着装傻这一缕细丝来维系与人类的关联。表面上我总是笑脸迎人,暗中则是拼着死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般才艰难万分做出这样的奉侍。”
日本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似乎是参考了太宰治的《人间失格》。小女孩松子一直希望获得父亲的关注,但总是失败,因为父亲更关爱病弱的妹妹,直到一天,在游乐园里,她靠做模仿小丑做出鬼脸赢得了爸爸的一个笑容。从此以后她一生中都活在讨好别人中。交往了多个男友,无论对方如何辱骂她,殴打她,只要能跟对方在一起,她都愿意抛弃尊严,做任何男友需要她做的事情。她说:“即使挨打,也好过孤零零的一个人。”最终,她觉得自己“人间失格”了,和曾经自杀身亡的作家男友一样写下“生而为人,对不起”这句话。
“生而为人,对不起”这是太宰治作品中很出名的一句话,跟《人间失格》的书名联系起来,意思是感觉自己丧失为人的资格,觉得自己得不到社会的认同,对不起社会,不配做人。这既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也是一种忏悔与反省,一种自我救赎。
一个一味讨好人间的小丑,因为恐惧,所以要拼命去抓住点什么,即便抓在手上的东西(松子的男友们,叶藏的酒与毒品)于自己而言并没有好处,但只要它们能令自己感到存在,那就牢牢地抓在手上。即便建立起与他人的情感链接,那也不是真实而有力的,而是虚弱的形式主义,就像叶藏交的朋友堀木只会同他一起喝酒,向他借钱,也不肯将真实的自己展现给他。因为恐惧,所以从未向外界敞开心扉,虚假的小丑形象挡住了伤害的同时也挡住了温暖与爱。
因为从未真实地活着,长久之后真实的自我被伪装的面具逐步取代,变得更加虚弱与无力,所以一个人的时候总是空虚得要命,丧失理智,堕落沉沦。
毕加索很喜欢画小丑,他创作了一系列有关小丑的画作。他画中的小丑总给我一种难以言说的感觉。那浓烈的色彩、滑稽的衣饰只是伪装的面具,面具之下是无尽的恐惧、孤独与悲伤。
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那么一部分是“讨好人间的小丑”:为了生存,披着小丑的外衣,耍着杂技,卖力表演,说着言不由衷的话,讨好他人;用搞笑与漫不经心掩盖内心的创伤;偶尔假装无所谓与玩世不恭忘记自己人之为人的局限、失败与困境……但即便像松子那样的被嫌弃之人,至死都没有放弃自己,放弃爱;像叶藏那样的“无赖”和“懦夫”,在他的最内在“还是个像神一样的好孩子呢”。
叁:
十八年间,太宰治自杀五次,最后一次终于成功,他的一生,从一开始就是为了赴死。
生而为人,对不起,他这样说,每个人都得面临死亡,这是不争的事实,区别在于有的人一生绚烂至极,有的人一生无赖堕落,而大多数人的一生碌碌无为。
太宰治是日本无赖派的代表,他活着,所有的一切都可有可无。加缪说,只有死亡是真正值得争论的哲学课题,而在菊与刀的国度,死亡与快速凋谢的樱花一样,早已深植大和民族基因之中,他们追求着悲剧之美,连死都可以成为仪式。
与三岛由纪夫的暴烈不同,太宰治的死更显得庸常,他就是想死,仿佛随便找到一条臭水沟跳进去就好了,不在乎任何人对他的看法,他自导自演却不需要任何观众,赫尔曼黑塞说,一个人一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找到自己,成为自己,太宰治就是这么一个人。
他说:“碰到棉花都会受伤啊!”一个对世界观察入微的人,偏生敏感如玻璃,一触即碎,如果说作家分为消极与积极派,无疑,他就是负能量爆棚的自杀狂魔。
日本有一片自杀森林,其间森森白骨摄人心魄,自杀是什么呢?我曾研究过,与其说,自杀是失去为人的资格,感到对世界失望,不如说是为了引起人的注意,大多人懦弱地面对人生,又高调地面对死亡……可惜,太宰治并非作秀,也不想作秀,他只是单纯的想死而已。
不该苛责单纯的人,世界需要怜悯他们,所以,请原谅这个可爱的无赖吧,在寂寞彷徨又无奈之时,捧读他的作品,终于找到“生而为人”的资格,就连这样潦倒堕落的人生都可以继续下去,你为何觉得难以为继?
想来,有些作家就是拿自己当试验品,轰轰烈烈地投入现实地洪流之中,不在乎被拆解得身首异处,就如赫尔巴尔,就如布考斯基,堕落啊堕落,没有一点儿上层社会与知识分子的积极意义,堕落的外表带着诗人的灵魂行走世间。
今天是诗人海子的祭日,他在自己的诗中写道:“我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而最终,这一切都像反讽,诗人英年早逝,死在二十五岁,太年轻,年轻到不知如何评价他的一生。
文学、诗歌……太多太多的艺术形式与死亡紧密联系在一起,艺术家穿透惶惶人世,看透了一切,终于不忍再与污秽的世界纠缠,于是奔赴死亡,投奔白茫茫的一片天地,死或生,俨然已不再重要。
【人间失格】,这是一本听到名字就令人颤抖不已的书,他撕开所有人类伪装,赤裸坦白心迹,这就是太宰治本人的自传,一个人渣、无赖,一个人想死的人,而【GOOD BYE】据说是作者最好的作品,但他写了区区十三章就搁笔自杀,看来,一部伟大的作品,一切人间名利根本留不住他。
似乎,他死得很单纯,很诚恳,大多数的艺术家都死得很“荒唐”,在普通人看来,这简直就是一场“不作死就不会死”的游戏,他们所拥有的一切明明可以让他们活得不错,但精神上的折磨就如永远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不会轻易放过他们。
如果这是一场为了离别的救赎,但愿我们每一个读者都能真正的原谅自己,原谅周遭的世界。
微Q同号:2802031363 公众号:pengdiary
本文章为有偿阅读:1元/篇 ,请自觉投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