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西的走了,注意车辆;向北的请在斑马线后稍等。”头戴小黄帽,身穿黄上衣,手举小红旗,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一串话通过嘴边的耳麦,再由腰间的小音箱清晰地传出。
这情景您不陌生吧。每个工作日的早晚高峰,在北京一些交通繁忙的十字路口和公交站点,都会有一些穿着这样制式服装的“首都公共文明引导员志愿服务者”,在进行着类似的提醒和服务。
他们大都是离退休人员,本该在家颐养天年,但为了大家的交通安全,不管风吹雨打,不管严寒酷暑,都走上街头。
他们的工作时间虽说不长,早上两个小时,下午一个小时,但工作强度一点也不小。平均每小时要喊话40余次,上举小旗40余次,有时还要带着比他们年龄更大的老人过马路……
我观察几次,他们每次工作结束时,走到自己的自行车边上,解下背在身上的小音箱,放下小红旗,拿起自己的水杯,摘掉口罩一边的挂耳,就像久旱的秧苗逢了甘露,猛地灌下几口。用手擦擦嘴角残留的水,放下水杯,一手扶着车座,另一只手拍拍腰;两条腿交替着轻踢几下,再两脚着地慢慢地蹲起几次。之后,才推上自行车相互打着招呼各回各家。
他们不认识我,也不知道我在观察他们,一切的一切都是真实可信的。不信您可以试试。
人都有老的时候,年轻时努力工作;退休后选择用自己的劳动为他人服务,无论干什么都是伟大的,都是值得我们尊敬的。
无论有没有他们,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既是尊重自己的生命,也是对这些志愿者的尊重。这一点,我相信大家都能做到,您说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