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成绩很好,是班级第一名。”
罗某是同学口中的尖子生,老师眼里的“好孩子”,在与鲍老师一言不合之后,拿起随身携带的弹簧跳刀,刺死了他。
这是2017年11月12日发生在湖南省益阳市沅江三中的真实事件。
罗某因为不想写视频感悟,被叫到老师办公室。交谈未果后,鲍老师有些生气,说:“不写就转班”,可偏偏就是这五个字激怒了这位学霸。
看到这则新闻的时候,忍不住的怒火在我心中熊熊燃烧,我替这位老师的不幸表示深深地痛惜,也对这位学生的所作所为感到痛心疾首。
在这起令人揪心的惨剧中,一边是成绩优异,颇受老师喜爱的学霸,一边是认真敬业,学生爱戴的好老师。这看似最和睦的关系,怎么就演变成了不共戴天的仇人呢?
据罗某的同班同学说,那天是周末,最后一节课鲍老师给大家放自己精选的高考励志视频,要求同学们写完感悟才可以放假。罗某对鲍老师说自己不想写,声音不大,态度不太好,大家都听见了。随后班主任鲍老师就回了办公室,罗某去办公室交谈未果,遂发“弑师”惨案。
我有一个问题:成绩好就可以为所欲为吗?成绩好是好学生的唯一标准吗?
不,不是的,杀死老师的,不是学生,是畜生。
不要总是把惹是生非的标签贴在学渣身上,也不要迷信成绩好的学生就一定乖巧听话。不妨回顾这些年的校园案件,其中不乏“学霸”作案。
2004年,云南大学大学生马加爵在杀死四名同学后藏尸宿舍,而其中两名同学仅仅是因为“恰好在那时来找人”而无辜丧命;2013年4月,复旦大学投毒案,硕士研究生林森浩因对生活琐事不满,在饮水机里投毒。
掌握满腹知识的学霸,如果忘记了道德底线和善良原则,其危害程度势必比庸人作恶更令人害怕。
回想高中时候,因为常年霸占年级第一名的位子,别人都认为我是学霸,但我从来不承认,每当被人称呼学霸,我都会礼貌的回答“我不是。”如果对方还坚持说“你就别谦虚了”之类,我肯定会回敬一句“你才是学霸,你全家都是学霸”,倘若遇上不知趣者,第三遍还以学霸这样的字眼侮辱我,我便只好以沉默相对,谁叫这人自讨没趣。
可能我们对学霸的理解有误差。我没有学霸情节,耻于学霸。
成绩优异的学生,从小在家长老师同学朋友的夸赞和追捧中长大,他们习惯了“别人家的孩子”这个角色,自视甚高,看别人都是蠢蛋。
在蜜糖一般的包裹中,他们往往自尊心和虚荣心都很强,抗压能力却薄如蝉翼,他们只愿享受成功的喜悦,不愿承受失败的打击,稍有挫折就如同天塌下来一般惊恐。脆弱而敏感的玻璃心,稍不小心就会撞碎。
高三学霸刺死老师,究竟是谁的悲哀然而成绩就是一切吗?我鄙夷所有支持这个观点的人。
初中时我在西南偏僻的小镇上学,我们的班主任主张德育为先,先教做人,再教知识。师道尊严,首先必须尊重老师。看到老师必须鞠躬问好,无论这位老师是否教过你,就连学校的保安我们都必须毕恭毕敬地称呼老师,尊重别人的劳动和付出也是必不可少的,其他方面的要求也就可想而知。
这种尊敬师长的风气到了高中就渐渐消散了,到了大学更是荡然无存,遗憾古风不再。
良好的品德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质,你可以成绩不好,但请你务必善良。
成功只是优秀的副产品。初中毕业三年后的高考,全县考生中佼佼者大多来自我初中的班级。老班说过,一个心地善良,品行端正的人无论如何不会太差。
对老师拔刀相向的学生,我还见过一个。我在村子里上小学,记得六年级的时候,班上一个人见人恨的小混混犯错,在课上被老师批评,没想到在老师转身的时候,他居然从口袋里摸出一把跳刀,咬牙切齿面目狰狞地在老师背上比划起来,同学们看着这一切,手心都捏紧了汗,就在老师转身叫他坐下的瞬间,只见他把刀——他把刀藏起来了,老师没看到。
和新闻中的一幕何其相似,所幸他没敢动手。后来呢?后来就没有后来了。
后来几年内,小混混陆续进了看守所,戒毒所,现在还在监狱里接受改造。最近一次我回家的时候,听父亲说那厮原本已从牢房里释放了,在回家的大巴上接到别人的电话,竟然口出狂言,扬言要提刀杀人,血洗某街。不巧,这辆大巴上有两个便衣警察,于是他又被带走了,至今未出监狱。
回到“湖南高三学生刺死班主任”事件本身,罗某的语文老师就曾提及在不少同学眼里,罗某有些看不起人,性子孤傲。可见,杀人者的性格和心理是值得怀疑的。
然而此种心理是从何而来的?很大程度上来自家长和老师的纵容。
父母和老师都振振有词着:成绩不代表一切,要全面发展。
可是他们又身体力行地告诉我们:成绩就是一切。
父母常常挂在嘴边的话是“这次考好了带你去哪里玩、给你买什么东西”或者是“你看别人家的孩子怎么考那么好”,言下之意,分数是裁量的唯一标准,分数意味着奖励。
老师则会在有意无意中偏袒成绩好一些的学生,同学给我讲过一个小故事,俩小孩同桌,上课都打瞌睡,被老师发现,但老师只批评了成绩差的那一位,理由是:你看看你,一看书就睡觉,你再看看人家,睡觉都不忘看书。
父母只盯着“别人家孩子”的成绩不放,从不过问“别人家孩子”那些勤劳、善良、诚实的品质。
老师也大多关注尖子生的成绩是否漂亮,往往忽略了差生的想象力、动手能力等等。
单一且病态的评价标准会使孩子们形成错误的认知:什么都可以被原谅,但是学习不好,就是最大的罪过。或者:只要成绩好,就可以为所欲为,哪怕犯错也会得到原谅。
多么危险的思想,简直是荼毒。
在这种错误思想指引下成长的所谓学霸,家长的苦口婆心听不进去,认为是啰嗦着没用的道理;老师善意的批评无法接受,认为是没事找事,鸡蛋里挑骨头;同学之间的沟通更是不屑一顾,认为只有自己的想法才是真理……于是自私,于是虚伪,于是偏狭,于是肆无忌惮,于是杀了自己的老师。
我害怕沦为其类,所以我从不说自己是学霸,我鄙夷学霸。
学生圈有这样的鄙视链:聪明的学神看不起努力的学霸,努力的学霸看不起不努力的学渣。
我想说“成绩好”代表你聪明,或是努力。我属于后者,也更欣赏后者。
不怕你不够努力,怕的是比你聪明的人比你更努力。
不过,从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来看,还轮不到拼天赋的地步。
回到教育这个命题,罗某挥刀刺杀自己的老师,这不是此类案件的第一例,也绝不会是最后一例。学生仍是孩子,他们不是考了高分就会自动学会诚实善良,学会自我治愈的天才。
让教育回归到教育,健全的心智比成绩重要得太多。我希望今后校园里最常用的问候语不再是“你这次考了多少分?”而是其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