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情。”
在昨天上午举行的清华大学2019年本科生毕业典礼上,
大学生代表张薇温柔而坚定的说出了这样一句话,
令在场的几千名学生和家长无比动容。
张薇作为唯一一位本科学生代表发言,
站在台上的她个子小小的,声音轻轻的,
但是在她温柔的语气中,字字句句都带着坚持。
她来自甘肃镇原——一个黄土高原上的国家级贫困县,
那里交通不便,教育资源有限,经济相对落后。
第一次去省城参加物理竞赛实验环节,她甚至没有见过比赛所用的仪器
当她终于找到仪器开关时,实验时间已经到了。
她说: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不同地域的教育差异如此巨大,短暂的失落也在我心底埋下了改变家乡教育现状的种子。
经过高中三年的拼搏,张薇成为了清华大学的一名学子,
然而,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也并没有那么顺利……
她的微积分作业,要比别人多花三四倍的时间,
竞选班长不成功。报名实践支队长也失败了,
仰卧起坐100分只拿到了20分……
“无论如何,不许退缩,不许不努力,决不许放弃”
张薇在日记中写下这句话,
只要咬牙坚持,生活就会给你惊喜。
后来,她参加了辩论赛,和小伙伴一起获得了“辩论好声音”的冠军,
她的仰卧起坐及格了,当上了班长也开始指导实践支队
还顺利拿到了学业优秀奖学金……
在毕业典礼上,她说:
我也始终记得,曾经想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的懵懂初心,
推研成功以后,我决定延迟入学一年,加入清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
清华培养我们成为“肩负使命、追求卓越的人”,
父母希望我不忘“饮水思源”,
朋友们希望我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而我想“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情!”
张薇出生寒门,却从来不忘初心,
在清华求学期间,她多次参加公益活动,
为甘肃贫困家庭争取到了资金支持,
改变家乡教育现状的这颗种子,真的在张薇的心中长成了一棵大树。
现在,她本科毕业,仍旧决定去支教一年,
因为她知道,贫困山区的孩子需要更好的教育资源,
而她自己也愿意为自己的人生添下这浓墨重彩的一笔!
“要用一年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
人生有很多个一年,在大学生活中,一年是一段很短的时间,
还不来不及去几次图书馆,还来不及和心爱的人儿去花前月下。
有多少人能牢牢把握这时间,去做让自己终生难忘的事呢?
张薇的演讲让我想起曾经看到过的一篇新闻报道,
主角是哈佛大学优秀毕业生何江。
出生于湖南农村的何江,在经历了贫困和劳作的童年后,
在2016年,作为哈佛大学优秀毕业生登上毕业典礼演讲台,
成为获此殊荣的第一位中国大陆学生。
何江从湖南的一个小山村,到县城,到省城,再到美国波士顿,涵盖了社会发展的不同层面。
在他走入哈佛之后,媒体开始挖掘他的成长背景,
试图从他的成长背景里面找出一些不平常的东西,好来解释“农村娃”和“哈佛”这两个名词之间的关联。
但对于何江自己来说:
“硬是要搜寻出一点可说的,我想或许是曾经那些苦难的经历,让我很早便明白了,要把握自己命运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吧。”
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希望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
英国有一部纪录片叫做《人生七年》,
片中采访了12个来自不同阶层的七岁男孩,并且每过七年都重新采访他们一次,
到了影片的最后,人们发现,富人的孩子还是富人,穷了的孩子还是穷人。
但是有一个叫做尼克的贫穷小孩,他到最后通过自己的奋斗变成了一名大学教授,
可见命运的手中是有漏网之鱼的。
寒门子弟逆袭的故事数不胜数,
马云开创阿里巴巴之前只是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
刘强东当初是揣着乡亲们一起凑的500多块钱和76个鸡蛋去北京上的学;
他们的成功是命定的吗?不是,任何一个人的成功都不是天定的,
他们之所以能够摆脱贫穷的泥潭,靠的是拼搏和努力。
两个人从监狱的铁窗往外看,一个看见烂泥,另一个看见星星。
漫漫历史中,没有人能告诉你,在当下的十字路口,究竟要怎么选怎么走,除了你自己。
至于最后怎么选择和怎么看,还是要结合自己的处境分析。
大部分迷茫的问题,其实都可以自己来回答自己: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多追问自己,多盘点自己,你就能找到答案。
说这么多,并不是要逼着大家去赚钱,去发家致富,去寒门逆袭,
但是,至少要知道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花一点时间,为自己想要的东西做出一些改变。
每天进步一点点,总归会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
就像张薇那样,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