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图:
![](https://img.haomeiwen.com/i8425423/a5be164f1ff75030.png)
你有没有看出什么古怪?
若是没有,那么,剧组几十号人及你,都没有发现:前面两个女神把琴放反了(能弹出什么?),后面两个也是摆错了。
正确摆放:
![](https://img.haomeiwen.com/i8425423/e1956e289d24b181.png)
当你坐在琴前,琴头要在你的右边,而且头部要余一部分在桌子外悬空以方便调弦。
下图是百度到的一篇琴结构科普文章里的,其他都好,除了左下角标示为“古筝”。
![](https://img.haomeiwen.com/i8425423/5274271b884a575f.png)
这是古琴!
这是古琴!
这是古琴!
如果连造型你都不认识,那以下所说的对于你来说,都是冷知识了。
据说,清朝后期到近代这段时间,全国能弹古琴的不足两百人,几成绝响。
(你也不知道近代是什么时候吧?就是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110年,晚清是指1840年-1912年)
虽然现在学古琴的人数在增多,但是相对其他乐器的热闹,仍是三三两两的稀少。
然而,它是全球最古老的乐器。
相传,古琴的创始人有伏羲、神农氏、帝舜等。伏羲制琴的传说里,说伏羲看见凤凰落在梧桐树上,就用桐木仿照凤凰的身形制作了琴。
这三都是上古大神,距今几千年之远,所以古琴流传有几千年的岁月了,根基深厚,却淹没在三百年历史的西洋乐器中。
唐代古琴高手薛易简说 :琴为之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
(这里的琴就是指古琴,古琴以前的名字就叫琴,20世纪为了区分其他的琴乐器才开始称为古琴。)
总之就是说古琴的艺术感染力极强,超凡脱俗。
然而,目前我确实未能体会古琴的仙风道骨,不能准确描述它的出色出众,但是至少能辨认此款乐器(希望你也可以)。
现在进一步来认识一下它的基本结构。
![](https://img.haomeiwen.com/i8425423/c1ed8004c9a2815a.png)
琴长三尺六寸五(120-125CM),琴宽约六寸(20CM左右),厚约两寸(6CM左右)
琴面:
![](https://img.haomeiwen.com/i8425423/b946b64d9927cd81.png)
琴底:
![](https://img.haomeiwen.com/i8425423/160469ed80c90163.png)
古琴由琴面、琴底、琴弦、琴徽各部分组成。
琴面上有七根弦,弦外有十三个琴徽。
琴身依照人身凤形制成,有头、颈、肩、腰、尾、足。
琴头前端为“额”,亦称“凤额”。
![](https://img.haomeiwen.com/i8425423/77f395f8b7c9d498.png)
额后的硬木片是“承露”,上面有七个小孔/弦眼,穿系七根琴弦。(因为小孔形似露珠,所以这块木片被称为“承露”)
承露紧靠着一条突出琴面的硬木快,也就是琴额上用以架弦的横木,是琴的最高部分,形似山岳,故名“岳山”,或名“临岳”。
![](https://img.haomeiwen.com/i8425423/b9f7de978f0434ff.png)
岳山往下,两侧内收处是“项”/“凤颈”。 琴体在颈下外扩,名为“肩”。
琴的下端,内收部分为“腰”.
腰以下是琴尾。
![](https://img.haomeiwen.com/i8425423/7fc83efbc0031dc1.png)
琴尾的硬木条是“龙龈”,与岳山一样用于承弦。
龙龈两边稍高的硬木是“冠角”,又名“焦尾”
![](https://img.haomeiwen.com/i8425423/19ed22af53f8d293.png)
琴头的侧端,有“凤舌”和“护轸”.
月牙形的装饰,称为“凤舌”。(舌穴的开剜是唐、宋琴制的特点,但是没有被明代以后的琴工继承下来. )
琴头两侧各有一个弯角,叫“护轸”。
琴头下面用于调弦校音的七根小柱是“琴轸” 。
![](https://img.haomeiwen.com/i8425423/054d9ae4e8a5dad3.png)
放琴轸的凹槽是“轸池”,轸池内有七个小孔,是“轸眼”,通承露的弦眼。(就是下图,图片为琴身内部)
![](https://img.haomeiwen.com/i8425423/4d6135857df441c2.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8425423/f2aad27d7f09316d.png)
琴的底部有两个大小不一的出音槽孔,中部的孔较大,是“龙池”,尾部较小的是“凤沼”。
![](https://img.haomeiwen.com/i8425423/fd8e8433f6278f31.png)
两孔之间大约九到十徽处安有一对“雁足”,琴弦上起承露,最后转缠到雁足。
![](https://img.haomeiwen.com/i8425423/977d8c2bb4d95a3b.png)
尾部与龙龈相对应的硬木,是“龈托”。
关于古琴的结构,还有琴腹(琴身内部的槽腹),即整个共鸣箱的结构,先不写了(因为我还没有研究)。
作为一个古琴初学者,写到这里,我对古琴基本结构的认识也加深了。
把“古琴学习”写下来,是自己不断吸收知识整理知识的过程,我相信这对于掌握弹琴技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古琴的每一个部分,每一个配件,每一个细微之处都大有讲究,以后我会一边学习一边与大家分享,还有许多与古琴有关的神奇故事及它的演变。
古琴历史悠久,希望更多人与我一起认识它,喜欢它,让它不再偏门。
祝你学习愉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