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这件事,可能很多80后都能多多少少从我经历的几个阶段中看到自己的一点影子。
第一个阶段
不加选择,逐字精读。
珍惜每一次书到自己手里的机会。
小时候资源有限,饥不择食地看完家里书橱上摆的几排书和杂志(甚至包括《婚姻与家庭》杂志、面相手相各种杂书)。除了一本《拓扑学》(数学书我既看不懂,也没兴趣钻研),家里少得可怜的书基本被我读尽了。至今记得还有一本父母年轻时比较有名的小说,叫《第二次握手》,说的是两个科学家的曲折爱情故事。
直到家里没书可读了,就向外扩展,到处借书来看。偶尔还买过旧书。
记得曾经盛极一时的伤痕文学就是因为我十分偶然地买到一本《十月》才有了概念。可惜那本厚厚的杂志被我爸以“不适合小孩看”的理由狠狠没收了,害得我后来一直惦记着没看完的小说结尾。
初中之前,借阅的书大多来自同龄人,种类基本是童话和故事,因此这部分阅读的主体倒没怎么被大人干涉过,几乎看完了所有能接触到的童话书,还缠着父母给买了一套4本,厚厚的郑渊洁的《童话大王》合集。
上初中时,能借到和买到的书就宽泛一些了,有世界经典名著小说,也有《读者》、《中学生阅读》等优质期刊。《故事会》也在一些同学手中流传。这种期刊满足了青春期的少年一窥成人世界的好奇。记得我看到的第一本国外经典小说就是《傲慢与偏见》,算是世界名著的启蒙。
初三毕业后的那个暑假,闲着无事,找偏爱我的语文老师(因为我总是考年级第一给语文老师长脸)借来了《红楼梦》,似懂非懂地读完了第一遍。还借了本少儿版的《水浒传》,也算是中国四大名著的启蒙了。
说到这位语文老师,倒想起一件趣事来。有一次他无意中在课堂上推荐贾平凹的新小说《废都》(现在想来可能更多是自言自语吧),推荐我们买来读。而语文课是我难得认认真真一字不落听完的课,于是就记在了心上。
凑巧很快就在书摊上发现了这块宝,翻也没翻,赶紧拿下。还没来及看,就被隔壁班女同学激动地借走一睹为快(同一个语文老师)。但是没想到,很快她就还给了我,在我不解追问下,一脸讳莫如深甚至略带羞涩地咕哝道:“反正吧,你这本书,我感觉我是看不了。”
我一个字一个字地看了开头。没发现有啥不妥啊!那个时候的阅读习惯还是蛮虔诚的:从第一个字开始看起的,不会跳读,更不会随便偷看结尾,以防失去阅读的乐趣。
但等我越往后翻才越发现“不对劲”:尽管青春期的我似懂非懂,但也发现这是多么赤裸裸的性爱描写啊!书里各种“此处省略xx字”的遮羞布简直就是欲盖弥彰,故意挑逗读者诸君的想象力。
很快,还没等我看上几页,我爸再次敏锐地发现女儿有本“少儿不宜”,果断再次没收。
现在想来,或许这本书也和《红楼梦》原著里少量“完全看不懂”的情节一样,勉强能算性启蒙?
看看,你们还在讨论读书有用没用。读书的作用多了去了!
当然,这事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领读人”,或者说帮助和指导你读书的人有时候也是挺重要的,尤其是在缺乏判断力的青少年时期。
后来上了高中,可以借到的名著就更多了。因为身处十八线非重点中学,学渣很容易混日子,晚自习上偷着看了些流行的杂志。《平凡的世界》也是那时候熬夜读完的。
这个阶段的阅读毫无方向,资源有限,基本上有什么读什么,格外珍惜有书读的机会。
第二个阶段
全凭兴趣和爱好,随性读书。
大学的时候因为有图书馆,读书的选项变得多多了。凭着个人兴趣和爱好,读了很多卡夫卡和阿加莎,还重温了老少咸宜的《安徒生童话》。但是很后悔那个时候没有心无旁骛,花更多时间多读些书,浪费了那么好的图书资源。
之后也一直在断续读书,却总感觉书是越读越少了,尤其步入职场之后,一度热爱的随性读书更是一种奢侈了。庸庸碌碌,疲于奔命的生活掩盖了读书的初心,消磨了读书的耐心。
直到过了35岁,感觉自由的日子越来越少,也因为一些机缘和心境,才匆忙重新拾起。但在生存以外,终究是力不从心,只能利用各种少得可怜的碎片化时间,挑选合适的心境,去坚持内心的喜好和梦想。
这段时间的阅读仍然是很随性,博采广收。回头想想,这样漫无目的的阅读也不是完全一无是处。至少,培养了一个阅读的习惯,特别是在长久不读书之后,重新拾起来的时候,兴趣就是最好的导师。就因为有兴趣,你才不会忘记这件事情,比如有你关心的小说情节进展,无论如何你都会想办法挤出有限的时间来把故事读完。而且,正因为浪费过太多时间,才更懂得时间的宝贵。
但是这种仅凭好奇心和兴趣的阅读终究不能令我心安,因为一旦意识到生有涯而书海无涯,我就越来越迷茫:读书究竟是为了什么?价值体现在哪里?生活已经如此艰难苟且了,既然感兴趣的书多得看不完,那还有必要继续读下去吗?……
很多问题困扰着我,令我质疑坚持阅读的意义。
不过在我沉下心来做了大量研究、总结之后,所有这些纠结已久的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
第三个阶段
带着选择和目的读书。
曾经的我对于读书这件事,也有无数困惑——
读书到底有什么用?
或者说读书的意义是什么?
价值体现在哪里?
不能静下心来阅读怎么办?
……
直到我把那些问题在脑子里摆摆清楚,通过阅读本身,逐个击破。
由此,我对于读书的认识、态度、方法、计划等也逐渐清晰起来。现在,虽然还会有自由随性的时候,但人生苦短,我更希望能够科学取舍和规划,将杂乱无章的读书打造成一件系统化的事情。
以上,就是我在读书生活中走过的心路历程。
你呢?是不是也会发现自己:
书买得多,书橱满满的,但是买回来就闲置;
而且“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
想看的书很多,还喜欢收藏书,读书速度却超级慢,仿佛书多得永远看不完;
关键还看完了就忘;
……
“读书”二字说起来简单,你有没有想过到底怎样的读书方法才是正确的,或者说最适合自己的?
在接下来要写的文章里,我会陆续把自己研究读书及读书方法的心得介绍给同样迷茫的你,希望你能尽早避开老阿姨走过的弯路,踩过的坑,更加高效地读书,获取知识。
更多关于读书写作、自我提升的干货,
请关注公众号:qy-talk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