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看见的赞赏
每当看到三十二年前的毕业纪念册,我总会想起对我谬赞有加厚爱无限的王军才老师!
那时我刚过十六周岁,听他的《文选与写作》课如痴如醉,听他开设的文学讲座我一期不落,笔走龙蛇龙飞凤舞一句也不愿丢掉,可以说他的美味口语训练了我速记与概括小标题的能力。
怎能忘记,他的公开课《送东阳马生序》让我开启了手录笔记研究宋词之旅,开启了下雪天依然读书的美好场景。怎能忘记,他的《京口北固亭怀古》精彩讲解加上曾书写《爱国老将辛弃疾》的电影剧本的神奇经历,让我时隔十五年隆重推荐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百看不厌乐比不疲。更不会忘记他“鲁迅作品六讲”的报告听完后我第一时间飞步冲向图书馆第一个再次借到《阿Q正传》,连晚饭也忘了吃肯起粤不甚了解的宝书。要知道我曾经后悔的是,把此宝书压在枕头下一个星期,看不懂就原物返回了。后来在我的107宿舍会为室友狂聊鲁迅作品,我曾为“知识二道贩子”得意一时,殊不知后来才有了“输出倒逼输入”的理论。
要知道,我完全是兴趣使然,并无一人逼我读书啊,即使恩师也从未逼我与其他周学一次。
所有这一切的变化,其实还来源于他的一次公开赞赏。那是教我一学期后的一节习作课上,他高度赞扬了我的真情实感习作,关键还是听班长等人汇报我周末研究宋词的笔录不辍。在他开始教我文选课时,我已下定决心研究宋词了,所以那学期以来的周末一天半时间除了吃饭睡觉晨练之外全部用在笔录图书馆所有宋词书籍,宋词原作一字不差抄录,欣赏的文字每段只用一两个小标题概括,竟手录了六大本16K的笔记。我曾为高官政阳修的缠绵多情而惊异,也为晏殊父子的才华横溢而慨叹。后来甚至牺牲了工作日每天晚自习固定的毛笔字练习时间,牺牲了《汉语拼音方案》词语的反复训练时间。自认为离恩师水平相距甚远谁知他竟开口赞道:“这位同学是宋词研究高手,我有两本美学著作,朱光潜的供你参考,希望你从美学角度鉴赏宋词,而不仅仅是文学角度。……”
全班同学听到后投来惊异而羡慕的目光,我也被冠以“宋词研究高手”的美誉,尤其是一年后的毕业纪念册我统统以宋词形式填入与同学交往的点滴记忆。走上初中语文教学之路也多向同事同学传达自己研究感悟。虽然没成为专业的科研人员,也没在美学研究有新突破,但那时开展的研究基本功还是让我受益无穷的。
王老师,您还记得当年的那位宋词爱好者吗?谁能想到,一向笨嘴拙舌胆小怯生的我只要一开始交流宋词成果时就可滔滔不绝两三个小时呢。谁能想到,我收获的爱情也是因宋词的研究而获得外语系高材生的青睐呢!
被老师看见的一句赞赏,心灵相通的一次赠书,面向二三百人的一次讲座竟有如此魔力,我也该终生问他学习致敬,并发扬广大他的精神了。
唯如此,余生无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