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古之读书为己,今之读书为人。”由此可见厚古薄今这回儿事不是现在才有。不过与其把读书作为一种手段和人生的装饰,真的不如把它当做一种爱好。
书籍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很多人爱买书,买了很多书,却很少打开,过了好久都记不起自己曾经买过这本书。
其实真正的原因不在于我们有多忙,也不在于我们不够自律,而是因为我们买到的书并不是我们真正喜欢的。你想:如果这本书是你喜欢的,你恨不得一个下午都能读完,哪会对他不管不顾呢?
古今中外书籍浩如烟海,如何才能挑选到自己真正喜欢真正需要的作品呢?
作为一个业余读书爱好者,一个教育工作者,我常常这样引导自己的学生:
一 横向阅读
举个例子:有一天,朋友圈推荐阅读龙应台先生的《目送》,如果读完感觉还不错,我们可以把龙应台先生的其它作品一起找来读一读。比如早期的作品《野火集》,以及《亲爱的安德烈》《孩子你慢慢来》等。龙先生文字可以犀利可以柔情,当我们阅读足够多的文字后,我们也就会对龙先生的文章风格,心路历程走够了然。
现在的网络搜索功能及其发达,只要走够用心,在阅读这件事上绝对不会走错一步路。并不是每一位作家的每一部作品都需要花相同的耐心阅读。有时候只需要阅读他们的成名作代表作即可。
二 顺藤摸瓜
季羡林的散文语言平淡娓娓道来,如话家常感情真挚。我很喜欢这种风格的作品,就找了很多先生的散文作品阅读。《人生边上的智慧》种有一篇文章就推荐了很多季先生自己认为比较好的作品:比如《史记》《红楼梦》《世说新语》等。当然这些书籍也许不适合你的阅读爱好。但没关系,在这里我们只是在讨论一种挑选书籍的方法。
开卷总有益,当有一天你翻开书本发现你喜欢的作家正好也喜欢你喜欢你看过的作品,那种会心的喜悦相信任谁都不会拒绝。
说到底,阅读确实是一种点缀,它不经常雪中送炭,却能为生活锦上添花。阅读就像女人每天晚睡时贴的面膜,早起化妆时的保湿乳液。虽不如粉底让人顿时光鲜亮丽,但天长日久却让肌肤润色,抗皱延年。
所谓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吧。总有一天,读书会使岁月沉淀。
常常会在网络上看到畅销书排行榜,看到有网友辛辛苦苦敲键盘码字《推荐阅读的十本书》之类的文章大或追捧。这些固然可以给我们一些指向,但真正适合自己的内容还要靠个人过滤选择。
读自己喜欢的文字,看自己想看的书。人生苦短,不必为不喜欢的文字浪费时间。
当然前提是足够了解自己。我看过太多的孩子在一些文字垃圾里难以自拔,如果你还没有一个成熟的正确的阅读观,看看别人的推荐还是好的。
最后,愿每一个读到这篇文章的你常有书籍相伴,常有书香相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