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掌控习惯》这本书我才知道原来行为的改变需要三个层次,跟洋葱一样。
第一层是改变你的结果。这个层次事关改变我们的结果:减肥、出版书籍、赢得冠军。我们设定的大多数目标都与这个层次的变化相关。
第二层是改变我们的过程。这一层次涉及改变我们的习惯和体系:定时去健身房锻炼、定期整理你的办公桌以提高工作效率,以及按时练习冥想。我们养成的大多数习惯都与这一层次有关。
第三也是最深入的层次是改变我们的身份。这个层次是有关改变我们的信仰:我们世界观、我们的自我形象,以及我对自己和他人所做的判断。我持有的大多数信念、假设和偏见都与这个层次相关。
结果意味着我得到了什么,过程意味着我做什么,身份则关系到我的信仰。
在我们改变习惯时,很多时候会把注意力集中在想要达成的目标上,这会导致我们养成基于最终结果的习惯。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培养基于身份的习惯,这样我们的着眼点是我们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
很多时候大多数人着手自我提高的时候不考虑改变身份,想法可能很简单:“我想变瘦(结果),如果我坚持这种饮食习惯,我就会变瘦(过程)”,这样设定目标来采取行动的信念,很少改变自己的身份。
其实,与身份不相符的行为不会持久,我可能想攒下很多钱,但我只想消费、不去创造,那不由自主地倾向于消费而不是努力赚钱。
如果不去改变潜在信念,就很难改变自己的习惯。
上班两年了,我才懂得如何分配自己的时间,如何让自己去做好眼前的事,在刚上班的时候,我迷茫过,对自己失望过,但感觉很幸运,今年终于调整好了状态来面对生活,就像现在我每天坚持读书,写随笔,我不是为了眼前的什么,我是为了不让自己三年、五年、甚至十年之后叹着气说自己当初没有努力,我更想在几年之后看到自己所取得的进步是令自己欣慰的。
就像今天学长说,我们想要过得更好,那就是要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我的目标就是在未来成为一名优秀的专家型教师,让学生们打心底里喜欢我。
所以我现在每天读书学习感觉很有动力,因为一种行为重复的次数越多,与之相关的身份就越是得以强化。今天在书中看到这样一句话“事实上,身份这个词最初来源于拉丁语单词essentitas,意思是存在,以及identidem,意思是反复。你的身份实际上就是你的“反复存在”。
坚持自己的好习惯,因为它有助于我成为想成为的那种人,我们对自身所怀有的深层次信念就是借助于习惯这一渠道发展而来的,我要变成我的习惯。
读论语感悟:今天读到无为而治,才明白原来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做事情要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坚持做好自己,其他的事情顺其自然,我始终相信越努力越幸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