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打开微博,看到一则推送消息,陕西一高校男生对陌生女子进行语言攻击。其实前两天这条内容就在推送框出现过,但由于看多了负面消息,多少有点不愿点开。
也许随了窗外的雨,颓然的我闲散的待在家里,右手着筷,左手手机,自热火锅的热气也给眼镜蒙上了一层蒙雾。说来缘分,随手又刷到了,到底还是颤着手点开了。
怎么说呢?有幸遇见良人,是多数人所期盼的;无心遇见恶语,是人一时难以接受的。往往大多数人都希望且认为自己是独一无二和被眷顾的那一个,可现实中哪有那么多叨天之幸。
那一个人的恶意究竟能有多大呢?只能说,无以预判。
今天想要用文字说说身边的恶。
恶语伤人六月寒
6月22日,一则报道越入人们视野。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一男生直播搭讪女生,言语攻击她们为“坦克”!后男生出面道歉,校方也承诺交付监管部门责成处理。
看到报道的第一眼,还是有些震惊的。毕竟是受过9年义务教育和高等素质教育的人,为何对他人恶语相向?
冷静下来后想,似乎这种“以貌取人”的现象也并不罕见。
但让我不甘心的是,于6月23日,有网友检举称,他在微博仍发表不当言论。
或多或少的,心理的确有不适感。以赶上互联网潮流为借口,对他人进行人生抨击,真的合适吗?
多数人认为此事要严惩不怠,但朋友部分网友仍是恶语相向:认为你现有的外形就相配所谓的恶语。我想反问,你恶臭的嘴脸又如何配得上所受的教育?
恶意如激流,流过想无痕?
其实,每个自卑的人背后都有段他人不知道的过往。
大二那年,同朋友在乡镇少有的化妆品店购买洗面奶,那是我第一次直面成年人的恶。
男孩,与我们不是一行人,但是是同一批进店的客人。
我们虽背对事发地,但也离的不远,所以当声音袭来时我们被迫体验了一把现实。
“好丑啊”“这脸上疙瘩那么严重,也不知道自己吓不吓人”。尖锐刺耳的话语袭来,我终是没压住内心的好奇转过身来。
怎么说呢?本以为是三观未健全的学生,未曾想,入眼的是一位四十多岁的妇女。普通的衣裳,也未着半点首饰,眼神却无不透着嫌弃。
客人们虽没有刻意停留,但也的确不约而同的投来了目光。而她身边,还带着自己刚上大学的女儿。
没有偷听,只不过由于母亲声音太大,我们身边人被迫听了一段宣讲,而旁边的男孩未曾有过言语。
男孩僵硬的背影,女孩涨红的脸,无不暗示着一位母亲的恶意。
她像是歇不下来一样,生怕自己的所见所识他人不知晓。追着小伙僵硬的背影说,你这种脸,要看的,不然很丑的。
女孩似乎很紧张,也许是因为母亲的野蛮,也许是因为悸动年纪羞怯和被公众审判的心理。但碍于母亲身份,她并没有出声阻拦,只是不断地拖拽母亲衣角。
可能是过度炫耀的心理作祟,母亲拍下了她的手,径直走到男孩身边。言语道,我以前也这样,但比你好看多了,你家里没人吗,就这么野的长着吗?
我惊愕了,第一次想用“长舌村妇”去形容一位母亲。
话很难听,以致男孩身前的售货员主动解围道:您好,每个人年龄和皮肤状况有所不同,不能一概而论的。
她又发声了:我还不懂?我以前就是这,说一下怎么了?就你们懂?
女孩阴着脸,拉着母亲回到原来的位置,母亲仍在大声宣讲着。
最终,男孩随手买了一款店员推荐的产品,就匆忙离开了。
我曾一度想上前,但直觉告诉我,男孩更需要自己冷静。
真可笑,那位母亲胜利了,以一种她仿佛赢了全世界的姿态。
我曾恍惚的想,她女儿正是对未来满怀期待和憧憬的年纪,这样的母亲在子女成长中究竟会扮演怎样的角色?
常以为,人都是在遭受不善后,会更加小心翼翼得对待曾有过相似经历的人,但其实不然。这就如同,被校园暴力者最终转变为暴力者一样,他们选择把“恶”施加于他人。
用东野圭吾《恶意》里的话来说:令他害怕的,并非暴力本身,而是那些讨厌自己的人所散发的负面能量。他从来没有想象过,在这世上竟然会有这样的恶意存在。
对他人实施恶行,却想事过了无痕,则然正自身,合适吗?
世上没有那么多将心比心
我时常会问自己,心怀善意真的有用吗?
引用《恶意》的一句话:但我敢说,不论如何丑恶的偏见,它的产生绝对不是历史和地域的错。只是人心。
不论地域,只论个人。他乡冰冷,我乡未必温暖。城市有善恶,乡村亦有。
当年读大学前,有幸被家里伯父姑母照顾过。
我没有他人的励志经历,也没有苦的不能入睡的艰难,更没有常超发挥的体验。就如同“每日三顿自然会饱”的现状一样,我考入了普通二本。
接下来呢,亲朋好友和邻里邻居的人开始了他们的宣讲,不外乎就是“不孝”“白眼狼”“浪费金钱”“给别人养孩子”这些话。
所谓“不孝”,就是成年后不能在家马上伺候父母;所说的“白眼狼”,不外乎就是不听三姑六婆的唠叨;所谓的“浪费金钱”,就是成年后不能马上挣钱补贴家用;至于最后一点,就是老人眼里的“赔钱货”,这是我最不想说出口的,但却是听的最多的一句话。
其实有时候特别想问一句,既已读到真正可以用知识改变命运的年纪,为何又要横加阻拦呢?每个人的父母,家境和教育观念都有所不同,孩子也会因实际情况去选择自己的未来。亲生父母都是持肯定态度,他人又以什么角度去评说?
不久后,闲言碎语入我耳:我,成了村里不可一世的姑娘。可我到底做了什么?非说有错,可能就是不听他人指点吧。
所以说,人心换人心吗?未必,不如自解自苦。
匮乏有多可怕?
怎么说呢?简言之就是物质匮乏,精神贫乏。或是拥其一项,或是两者都有。
认识一位朋友,简称A吧。
家境普通,但由于家有四子,她是长女,所以总是给自己身上揽担子,大学也是勤工俭学。对学生来说,做家教就是最常见,也算是来钱比较容易的方式。
故事很简单,结局很揪心。她参与小班教学,所教孩子不遵守课堂秩序,A在上前教育时不慎踩了他的鞋。下课后,其母亲当着所有孩子面,踩在A的鞋上。
她只说了一句,烂大街200元的破鞋有什么资格。
那是我第一次看见她哭,也是唯一一次。从前入厂打工,被欺负,因为挣外快头部受伤,她也不曾哭过。
真心觉得,父母教育子女的方式还请多加注意,你的言行正在影响你的后代。部分过度娇纵的性格都离不开父母的教育方式。
仇富吗,贱贫吗?并不是,人长大了,眼界宽了,身边不乏生活优渥之人,但不是所有人都散发着“我可以为所欲为”的气息。
优秀的人,会利用自己优于他人的资源更好的提升自己,尊重他人。也就是说吃的下几块钱的路边摊,带的起上万的手表,但她不乏尊重他人的心。
所谓我不笑你精神贫瘠,不嘲弄你依靠父母,你何笑我家境贫寒?
陌生人,亲人,朋友,他们算是我们生活中的基本分类,所遇的恶意也只是一个缩影。
但恶从不分大小,也不断生分,只以人心做评断。
又有多少人生于终点,学于他人之前呢?大部分人都只是循规蹈矩,普普通通的过日子。
所以我尊重你的富有,欣赏你的学识,也请允许我们的普通,尊重我们的生活。
来个测试吧,你在以下哪种情况,清晰感觉到来自他人的恶意?
自小衣食无忧?
父母对你的教育投资有限?
原生家庭和父母言行的影响。
身为大学生,花销有限?
身为大学生,实现经济独立?
大学期间,会觉得过多花钱心理有负重和罪孽感吗?
毕业后,因转存档案和找工作收到学历歧视吗?
有因为刚毕业,身上除了买票的钱身无分文吗?(明明和父母处于一座城市,但因为工作和心理原因,凌晨睡在火车站候车厅或者桥洞下等待大巴发车)
对你年龄的质疑。
因未(在他人认为的年纪)实现学有所成,安家立业而被现实刁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