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鸡汤早就听过,但一直未能见到本尊,索性翻开了看看。本来是抱着“看你究竟怎么套路我”的心态,但还是被一些细节打动了。
《不抱怨的世界》的作者威尔.鲍温在2006年发起了不抱怨运动,邀请每位参加者戴上紫色手环,只要一察觉自己抱怨,就将手环换到另一只手上,以此类推,直到这个手环能持续戴在同一只手上21天为止。目前这项活动已经有几百万人参与。

21天就能改变一个人的习惯,如果能坚持21天不抱怨、不批评、不讲闲话,那生活一定发生了神奇的变化。
让我感兴趣的是戴手环这件事,这样一种形式的改变带来了心态变化。可见仪式感这个词为什么现在这么火。而且戴手环有一种隐喻,就是让生活变得更美好的秘诀,其实就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
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呢?作者认为有以下四点:
一是没说出一句抱怨,就把手环戴到另一个手腕上。一些人自己加大了难度,脑海中每闪过一个消极的念头,就移动这手环,这样过一段时间,消极思想肯定会减少,但是还请在自己发出抱怨,批评,讲闲话或严厉讽刺时再换一下手环。
二是记住自己的时间。如果你不记得自己处在练习的第几天,那么肯定是没有认真参与这一练习。如果需要一点儿东西帮助监控自己的记录,那也可以用一些电脑或手机上的软件来辅助进行。
三是不管别人的手环。如果你指出别人正在抱怨并告诉对方,他们应该把手环移到另一个手上,那么我们就是对他们的抱怨行为进行抱怨。
四是别聪明反被聪明误。有些人他们打破游戏规则,两面手腕上都戴着手环,这样他们抱怨时就不用再移动手环,或者当他们自己发现了抱怨之后就很快再抱怨一下,这样就不用再移动手环了。其实这样也失去了这项活动的意义。

移动手环这个过程,重要的是每次这样的动作都在你的意识里深深的刻下一刀,让你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只有当你意识到自己在抱怨,有了这种觉察,你才会开始改变。
其实手环只是一种工具,移动手环的过程就是一个自省自查,自我意识的过程。你可以不购买紫色手环,完全可以用一个橡皮筋代替,或者是把硬币放到口袋里,抱怨的时候,就把橡皮筋换到另一个手上,或者把硬币放到另一个口袋里。通过这样一种形式上的改变,来提醒自己可能正在抱怨或者坚持不再抱怨。

什么是抱怨呢?韦氏词典对抱怨一次做了解释,表达哀伤,痛苦或不满。书中有一句话:抱怨只能让恃强凌弱的混蛋,意识到自己附近住着一个弱者。也就是抱怨其实没有什么卵用,只能让生活更糟。抱怨从来都不会吸引那些你想要的东西,相反抱怨会使你永远摆脱不掉那些你不想要的东西。
所言决定所行,我们的话表明我们的想法,我们的想法又创造了我们的生活,如果你愿意改变自己的话语,那么你的生活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你的头脑是生产商,而你的嘴巴是消费者,生产商也就是头脑制造了消极想法,而消费者也就是嘴巴在抱怨的时候,购买了那些消极的思想;如果消费者不再购买生产商提供的产品,那么生产商无疑会重组设备,调整产品生产结构,当你不再对自己认为不对的东西发出抱怨,而是开始表达你的感恩之情,或者表达你的愿望,你其实就是在逼迫生产商开始生产新的产品。
其实就是你的头脑当中的基本关注点发生了变化,你会更加关注你所期望的东西。在生活中,你会吸引更多你所期望的事物,并且当你的注意力从生活中不好的方面,转移到好的方面,事实上也就减少了不好事情出现的概率。

我们的语言有着强大的力量,当我们改变嘴里说出来的语言,就开始改变自己的人生。如果你看不惯某种东西,那就改变它,如果你无法改变它,那就改变自己的态度,不要抱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