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微思考
“有趣的灵魂总究相遇”这句话曾风靡朋友圈,我们内心渴望成为一个有趣有料有意义的人。有趣的人和无趣的人最大的差距便是想法,认知的差距。思考决定行动,认知决定选择。变成一个有趣的人可以刻意从训练自己多维度的思考能力开始。
比如看书,看到合适的想法,除了记录下来还可以去尝试体验;遇到挑战,尝试做两到三个备选方案;看书除了做读书笔记,记录金句,还可以加入一些自己的思考,甚至去找找其他人对这个观点的不同的思考。
2.微行动
做任何事情,把起步的门槛尽量调低,开始去行动,才有越来越好、死磕细节的完美。看完一本书,从每天看五页开始。时间不够用,从每天早起十分钟开始。
3.微习惯
人创造习惯,习惯造就人。21天的小活动,听起来并不长,但它代表着自我改造的一个阶段,看起来的小习惯,坚持下去作用都很大。比如我参加了猫叔的行动营,21天的写作打卡,开启了我人生养成输出的习惯,写作自然而然成为了生命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不断为我的自我进阶效劳。
21天的意义,更多是在于帮你发现一个喜好、建立一个习惯、确定一个方向,但这只是一个工具,最重要的还是得靠我们自己。
养成一个习惯最好的时机,是21一天前,其次,便是现在。
4.微链接
为自己做的事,建立从细微处形成链接的意识。
比如看公众号、看书,把合适的知识分门别类建立自己的资料库。我习惯用有道云笔记和手机自带的备忘录。微信里的收藏,也建立类目,方便查阅。
去看榜样人物的文章,主动评论、赞赏。
去链接牛人,到线下参加她的课程,主动做助教或者其他力所能及的事情。
5.微目标
把所要做的目标,拆分成最小可执行和可衡量目标。
比如要输出一本书,做一场读书会,先从每个章节做总结做梳理开始,先从文字输出开始。
6.微笔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手机自带的备忘录是我随时的灵感笔记,记录一闪而过的想法,也就是这些零碎的想法,才拼凑成之后的实现场景。
比起学习的数量,我更注重学习的质量。有时候放慢脚步、重复阅读、重复输出一本书,也会有不同的收获,因为你的角度会有所不同。
7.微放松
生活工作张弛有度,寻找那些能滋养自己的小确幸。刷剧、静物摆拍、聊天、早茶下午茶、聚会、跳舞、户外活动………看似无用却又是对自己充能的好方法。
8.微总结
养成时刻总结的习惯。比如看完一本书,能马上拿到生活中去实践的一个点是什么?哪怕只是1%的吸收也是有收获的。今天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用微总结倒俾人生轨迹。
9.微成就
成就感是持续的动力。在现实中找到自己的自我价值。看完一本书的成就感,写完一篇文章的成就感,做了一桌菜完成一次收纳整理的成就感,这样的成就感还是一种热情,对生活的敏感度,对生命的热情。
随时随地为自己打气,久而久之,你会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甚至善于看到对方身上的优点。
10.微梦想
前两年才开始知道有梦想清单这件事,我发现写下来的事情,自己会更记得。我还把它贴在我常看得到的地方,每当完成打勾的时候,内心都有种成就感,就是那种“梦想实现的感觉,真好。”
不妨你也写下来看看。2019年你有什么样的梦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