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率思维,本质上是一种动态看待事物的态度,更是一种理性的思考方式。”
![](https://img.haomeiwen.com/i14795783/a41cf42783f984a3.png)
01
—
我最近在回看我过去写的文章,我发现我经常会用到“概率”这个词。
比如说什么,“今天是一个概率更小、竞争更大的世界,在这种环境中,选择比努力要重要得多。”
还比如说什么,“面对不确定性,还是要讲究方法与逻辑,让成功尽量成为一个大概率、可重复的事件,这才是我应该要遵从的原则。”
那我到底是如何理解这个所谓的“概率”的呢?今天我想来做个总结。
首先,万事万物的发展,都受到概率的影响。
比如,天气预报会说明天下雨的概率是 90%,而不会绝对地讲明天肯定下雨。
又比如,我去抄那些获得成功的人的作业,但即使模仿得一模一样,也不能保证我百分之百成功。
还比如,你上周刚解决一个难题,这周又碰到了同样的问题,于是你不假思索地采取了同一个行动,但结果可能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些案例都说明:
世界确实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在时空维度上就会呈现出概率分布的特点。
这个世界上并没有绝对的错与对、黑与白,我们在应对事物发展时,必须考虑概率因素。
所以,我应当养成这样一种思维方式:
过去发生的事情的结果,只是众多可能的结果之一。将来要发生的事情,也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我把它叫做概率思维。
02
—
懂得概率思维,至少会让自己具有一种动态看待事物的态度。
它其实在告诉我,即使我有足够的经验和能力,未来的结果也是不确定的。即使我准备得很充分,也不代表我一定会成功。
那面对概率带来的不确定性,到底如何应对呢?
我的答案是:
坚持做大概率成功(方向大致正确)的事情,用规则的确定性应对结果的不确定性。
比如,在企业管理中,用战略、流程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外部环境以及企业内部环境的“布朗运动”杂乱无章,使方向是不确定的,企业家和管理者要运用战略的确定性,去应对这种不确定性。
流程是客户需求的抓手,就像牵住风筝的那根线。优秀的企业,要以流程的确定性,应对客户需求的不确定性。
又比如,在做事过程中,用增加频率的确定性来应对结果的不确定性:
科学实验,需要把几千种的试剂相互混合,才能得到正确的配方。
我失败了5000次,然后就放弃了。
你也失败了5000次,但仍然不断尝试,第10000次的时候成功了。
还比如,在成长道路上,用提升认知的确定性来应对成功的不确定性:
“学习”是为了掌握新的知识;
“模仿牛人”是为了学会高明的技能与方法;
“深度思考”是为了找出规律,逼近问题本质;
“认真实践”是为了理论联系实际,熟练运用。
慢慢地,我的知识增多了,我的能力变强了,我的眼界也放宽了,我的认知也提升了,做事的成功概率也会相应提高。
所以,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只能把成功交给规则与时间!
03
—
还有,概率思维也在告诫我:别总盯着小概率事件!
小概率下有”幸运儿“,但当下的我大概率学不会。
假如我总想把人生都押注在某些“赌注”上,那我的想法永远是:“概率大吗?风险高吗?这能赚钱吗?那就豪赌一场,这次豁出去了!“
但如果用概率思维来思考这个事情,那我就会发现,即使我选择概率大的“赌注”,也不代表一定会赢。因为将来要发生的事情,会有N种不确定的结果。
就像前面说的一样,即使我完全照抄成功人士的作业,也不代表我一次就能模仿成功。
抄作业是可以反复尝试的,我模仿一次不成,那就来两次、三次...
而下“重注”就可能永远没有第二次的机会了。
04
—
最后,总结一下:
概率思维,本质上是一种动态看待事物的态度,更是一种理性的思考方式。
从宏观角度来说,面对概率带来的不确定性,要坚持做方向大致正确、大概率成功的事情。
这样即使不能保证每次都成功,但长期来看,成功的概率会显著提高。
从微观的角度来说,持续提升认知,通过学习、模仿牛人、深度思考和认真实践等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和眼界,从而提高做事的成功概率。
另外,从我个人的角度,不要过分追求小概率事件。
做什么事,不能基于美好的愿望,而是要基于能力和资源,给自己设好安全底线,这才是正确的做事逻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