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认为,现在微信公众号的红利期已过,再做它意义不大。
不如去花时间做短视频、小红书、头条、直播,等更容易涨粉的自媒体。
不过,对我这位年逾60的老妪来说,更喜欢弄公众号。
目前,我已经开通账号一年,陆陆续续写了40+篇原创文章。
说起来,我开始做公众号的发心,简单又朴实。
01 更喜欢文字性输出表达。
因为文字内容可以反复修改和编辑,特别适合做深度思考后的输出。
不像小红书、短视频等动态媒体,加工处理编辑比较费时费力,常有力不从心之感。
显然,文字表达的性价比较高,做起来的难度也大大降低。
虽然“真实故事计划”创始人雷磊给出过一个估算:
“喜欢深度阅读文本的人数比例,可能会被视频侵蚀。可即使降到了总人口的5%,它仍然是7000万这样一个数量级。”
文字内容不可能消失,永远有读者,服务好这部分人,已经足够了。
而且,写作输出可以倒逼动脑,倒逼观察,倒逼阅读,还可以训练逻辑思维,预防痴呆,这也是激励我愿意做公号的缘由之一。
02 更容易获得满足和成就感。
早在七、八年前,就看到我同事分享她的个人公众号文章。
当时我就很新奇,希望自己将来也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写作小天地。
现在,每当我在公号上发表一篇文章,内心就非常充实和欣慰,觉得自己还不算太老,还能做自己想做的一些事。
虽然,每次发表后,都觉得内容平淡无奇,也没有多少阅读量,但仍然觉得为它花的时间都值得。
也许这就是自己精神需求的映射吧。
03 是自媒体人的标配。
现在,不管是做个人IP还是团队项目,无论是公司还是机构,一般都有自己的公众号。
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没有公号的个人IP,至少是不完整的,也不能被称为做得很好。
比如,我关注的【秋叶大叔】公众号,已日更上千篇文章,就连【秋叶书友会】微信社群,也一直保持日更一条文案的高频输出。
再比如,【云姐讲坚持】公众号,也已有1099篇原创文章。
我自己在个人IP方面,还没有什么宏大目标,只是觉得必须配置自己的公号,记录自己的生活和成长,顺便也发挥一点余热和光,或许对他人有一点帮助和启发呢。
04 短期内微信地位不会被替代。
微信用户,应该是当下最为庞大的社交群体,渗透到了国民的生活中,没有之一。
所以很难在短期内被其他社交软件所替代。
现在开始更新公众号,虽然错过了最佳红利期,但也不算晚。
对于真正想做的事,现在开始做,就是你自己最早的开始。
05 对个人小白很友好。
任何普通人,只要想在平台上写东西,就可以注册账号,开通公众号。
没有严苛的年龄歧视,没有性别要求,更没有文章质量的严格审阅。
当然,需要遵守平台相应的规则,接受监管。
而且做公号并不很难。
搞内容创作,就好像发朋友圈的文案一样,只是篇幅稍微长一点。
所以人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公众号。
就像登陆公众号时,映入眼帘的那句广告语:
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IP。
每当看到这句话,就激励你有动力做下去,只要你愿意做。
06 有变现的可能性。
据我所知,写公文变现主要有两种途径。
一个是开通赞赏功能,获得读者的打赏金;另一个是开通广告功能,按照广告赚钱,类似于网站上给别人挂广告。
我公文写作刚起步,利他的内容创作还在学习中,也没有一分钱的变现。
没关系,慢慢来,不着急。
总之,我的公众号写作,始于好奇,发自真心喜欢,常常被治愈,频频被激励。
2024新年伊始,继续保持热爱,坚持公众号内容至上,秉持利他主义,勤耕下去。
相信写得越多,就会有进步,受益最大的最终是自己。
朋友,你有自己的公众号吗?对此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交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