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你是否有年初做了年度计划,到年末,却发现大部分没有实现的沮丧?
或者,你虽设想了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景,如既想平衡工作和生活,又想实现财务自由等,但对如何具体执行、并实现愿景又有点迷茫?等等。
建议不妨读一下邹小强撰写的《只管去做》一书,或许有启发。
这是关于时间管理和目标管理的通俗读本,作者拥有多年的实战积淀,把很多人想问却没人教的技巧和方法,以及实操要点,集于一书囊括。
而且,我们很容易被书名误导而错过它。只有真正地翻开几页读一读,才知道写的究竟是什么?
本书的写作方式也很特别。
它以情景代入式写作手法,展示看一对新老职场人的交流和对话,他们既像师徒、又像好友般的聊天,谈论着人们普遍苦恼的关于如何制定计划,执行落地,习惯培养,以及日常自我监管的具体实操方法等。
书中的小强可爱聪慧,老付有才可信,两人自然真诚的聊天风格,幽默风趣的形象比喻,充满生活气息的故事框架和细节设置,都引人入胜,恨不得一口气读完。
虽然很多章节都有方法、有图表、貌似一本工具书,但也不乏接地气的例子和生活场景,所以非常有趣有料,寓教于情景对话。
并自然给出总结概括,方便记忆,让人在轻松阅读中学到目标管理的实用方法。
下面简单聊聊对书中比较有感悟的几点。
1. 关于目标制定:
“大部分年度计划实现不了,就因为四个字:假、大、空、全。”
此言有理。
在写每一项目标时,我们经常用干巴巴的一两句话了事,导致降低了行动力,减弱了对实现目标的渴望,还缺乏可操作性,不知怎么实施。
书中建议,要用五感法来描写心中的愿景,走心的目标才可能更容易实现。
其中也提到了一个清晰目标的制定,应该符合SMART原则。
比如,我2024年度目标中有一条是,“到年底,副业收入达四位数”。
该目标和我的理财目标相关,也与我想加大自我突破的目标有关,符合SMART 原则。
它比“我想今年开启副业赚钱模式”这一目标要具体明确得多。
符合SMART原则的合理目标,其实现的概率也会高一点。
此外,书中还提醒“目标不要过度,适当就好。”
如果脑子里整天想着目标,就容易活在未来,只有把更多注意力放在当下这一时刻,才能更好地觉知当下,关注和享受现实的生活。
2. 关于人所处状态的三区理论:
“美国密西根商学院的的诺尔. 迪奇提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慌区。”
我以前习惯于做舒适区和学习区里面的事,感觉难度不大,努力一把就可以做到。
但今年,我也想尝试进入恐惧区的状态。
比如,我最近开始了整理收纳师的课程学习,打算今年开始,更广更深地突破自我,为客户提供上门整理服务。
我深知内心有恐惧和担忧,可能面临世俗的眼光和挑战:已经退休,年龄大了,还不在家带小养老,过舒服自在的日子,还跑出去赚钱。
不管别人勇敢做自己想做的事,靠劳动和能力赚钱自豪而光荣。
3. 关于目标的执行:
“一个复杂又模糊的项目通常是在恐慌区里,我们通常会觉得压力很大,想要逃避和放弃。我们的框架是沿着两个维度把它拽回到学习区,一个维度让它变简单,一个维度让它变具体。”
我们之所以恐慌,就是对新事情的结果未知,只要把它简单化和具体化,一步一步按照既定步骤走下去,就有可能做成。
还是以我今年目标为例——“到年底,副业收入达四位数”。
意思是说,今年我要开启副业赚钱模式了。
对于从未赚过本职外财富的我来说,的确比较困难和复杂。
它涉及到以什么方式赚钱,是咨询服务?直播带货?写作变现?还是讲课费?学业指导?流量和信任从哪里获得?
以及,需要事先做好哪些认知储备,具体做事的步骤?等等,不一而足。
但是,经过思考和学习,我已经明白或明确了上述问题,有现成的路径可循,听话照做,简单又具体,对此充满信心。
4. 关于项目进度管理:
“一直低头走路会撞到电线杆,一直抬头看路会掉进坑里。”
很多人喜欢用清单法来列出每天的待办事项,这属于“低头走路”的事。
在每日待办事项中,它们的轻重缓急不同,甚至有些事可以委托别人去做。
书中提出了一个所谓的4D工作法,从执行的角度区分了不同事情的性质。
4D工作法具体是指,
Do it now: 立即去做。
Delay it: 计划去做。
Delegate it: 授权去做。
Don’t do it:尽量别做。
比如,现在快过年了,发现家里杂物很多,可又没时间或者不知如何收拾整理,就可以聘请专业整理师帮助整理收纳,让家庭环境变得整洁舒适有序。
这属于授权待办事项。
另一方面,在具体做每件事时,又容易一味地盲目行动,可能会偏离原来的计划轨道。
所以也需要经常抬头看方向,甚至仰望星空,畅想愿景,追踪计划的完成情况。
作者给出了带有时间轴的甘特图这一工具,帮助对实施的项目进行进度管理,把每个时段上滞后或超前的项目,标识在图表中,一目了然,直观形象,
当然,“低头走路”和“抬头看路”,二者要适当切换,互相结合。
作者善用图形工具,来简化应用抽象复杂的事情,也是逻辑思维能力的表现,值得学习借鉴。
5. 关于习惯培养:
“习惯不能被消除却能被替代。很多人想改掉玩游戏、吃零食、咬指甲的习惯,但都是在跟自己对着干,强迫自己改变,却从来没有想过,不做这些事情的话,做点什么同样能满足内心的渴望。”
不良习惯的背后都有动机,找到了根源,然后再逐渐替换成良好习惯。
比如,地铁上的很多人,通常喜欢刷手机消遣,来打发乘车时间,是否可以把“打发时间”的心理,替换成阅读电子书呢?
只要真正想改变自己,想做一些内心渴望的事,获得某个想要的结果,总是可以找到某个有效途径,逐渐培养出新习惯。
一种可用的方法就是,从简单到不能失败的微小动作开始,最大程度降低意志力的作用。
比如,在地铁里先从5分钟阅读开始,以后再慢慢过渡到10分钟、20分钟、半小时等。
写到这里,建议看看《微习惯》和《习惯的力量》两本书。
相信你一定有收获和启示。
6. 关于缓解焦虑:
“学那么多东西,跟着那么多大咖学,实际上只是在缓解自己的焦虑而已。.......,如果你不认为三分钟热度是自己的问题,不认为解决这个问题要靠自己的话,那么你就不会有真正的改变。”
一直以来,我自认为是爱学习的人,付费学过理财、学过舞蹈、学过英语等等。
其实,有时就是一种打发无聊时间的行为。
那时还没有认真想过自己退休后,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只是输入式学习,少有输出和行动,所以学习的实效也大打折扣。
最后,让我们回头再看看书名:《只管去做》。
其主旨就是在确定合理而明晰的目标之后,用恰当有效的方法作指导,朝着目标,全力以赴,一往无前。
去做,去干,去实践,去行动,去磨练,在练中学,在学中练。
李笑来也曾这样说过:“人至践则无敌。”
注意,这里是践行的“践”。
他还说:“如果说你知道了,你听说了,你学到了,但你不践行,你就等于没有学习,就等于假学习。”
还有人表达过类似的观点:“三分学,七分练”。
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是圣贤前辈早已告诫的箴言。
持续的习练远远比学知识本身更重要。
看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收获有两个方面,一是学会了借助直观的图形,快速掌握方法精髓,提升学习效率。
二是要把更多时间投入到自己未来认准的事情上,践行长期主义,不断纠偏,刻意练习。
你有哪些推荐的好书,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