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昨天之前,我都是分不清的。
前天晚上结束了一天的学习之后,打开电脑,想要写篇文章,可硬生生坐在电脑前,坐了快十分钟,却依然码不出任何一个字,大脑一片空白,只好,放弃选择睡觉,可不曾想过这样的状态却一直延续到了次日的学习中——还没看上多久,眼睛开始发酸,精神就开始神游。
强撑到下午三四点之后,我无奈打给老妈吐槽感觉考试要凉。
老妈听了我的描述之后却跟我说:“真的学不进去的时候,就去放松一下,出去走一走,转一转,把脑子放空一下。你现在学不进去,是因为大脑确实太疲惫了”
我暗自嘀咕:还放松,前面都玩了那么多,挖了那么多坑了,哪里还有心思放松。
可我停下来仔细一想,自己最近两周突然加大的学习强度:时不时只睡六小时,偶尔学到深夜,半个月来只有一天睡满了八小时,中午也不舍得睡久,原先是瑜伽垫上躺15min,现在是桌上随便趴10分钟不到就起来接着肝...
倒确实是活该我学不进去了。
讲完电话之后我又接着反思为何原先管用的运动减压为何也不适用——因为不知从何时起,我就变成了一个目的性很强的人。
比如健身这件事,我反复区分过“训练”和“锻炼”的区别。
但其实在当下的学习压力之下,我完全只需要运动这个概念,而用不上训练,更不必要每一组休息时的有氧都逼着自己非要到怎样的强度,没有强度好像就没有效果一样。
徒增烦恼。
我近两个月来比较好的一个习惯就是没有在社交网络上花过多的时间:主上ins,偶尔看微博,不看朋友圈。
而反观我这两天的慌乱,我甚至开始反复的刷微博,以求获得放松。
当然只能是加剧大脑和精神的负担。
分析完自身的例子之后,来认真的谈标题所想分享的观点。
其实我现在,很严肃地觉得休息于我们而言是最难做到的。因为,泛娱乐化的严重性,在不停的侵蚀我们的自由时间,甚至是本应拿来休息的时间。,比如该睡觉的时候不睡)在不停地创造欲望和需求。
“而欲望满足之后,剩下的只能是无聊。”——引述自某心理学著作
而若要我对这句引述再做一些补充的话,那便是“除了无聊,还有我们精神世界的荒芜和疲惫。”
所以其实休息的最好状态,除了充分的睡眠,可能就是简单的放空。
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想,只要不去玩,不去娱乐,相信我,这样选择所带来的收益,远比后者要高——用不了多久你就会开始感到无聊,会自然而然的选择去做正事,又由于这段时间,我们的身体处于放空状态,很自然的得到了休息,即使是0.1的状态回复,也比进一步的消耗(数值为负)要来的强。
至于玩这个选项,我最近停下来才发觉它已远远不再是儿时那个能够给我们带来由衷快乐的选项了。
它开始成为我们逃避的小黑屋,成为商家创造需求,为社会经济贡献价值的一种载体了。
就请读到这里的各位短暂的想一下,是儿时的春秋游快乐,还是现在和朋友或者舍友出去逛个街,和朋友开个黑来得愉快。
我写着写着发觉这可能不是一个个体问题,诚然各位不会像我这般极端,但在用玩取代休息或混淆概念的问题,甚至是不由自主的选择我想很可能会是一个共性现象。
如果这个问题发生在你的身上,那我希望,你能够读完这篇之后,放下手机,出去走走,放松一下眼和脑。
回来抓紧干完没干完的活儿,到了晚上,早点睡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