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读书
黑帽思考|对六顶思考帽的重新思考

黑帽思考|对六顶思考帽的重新思考

作者: 李李木子Tting | 来源:发表于2017-05-12 21:44 被阅读0次

    上一篇文章跟大家分享了Hype Cycle(技术周期循环)思维模型,秋叶大叔将它落地到分析自己的能力规划。我也(痛苦地)尝试了一次,对自己的能力点有了个初步的认识。

    秋叶的书中令我印象第二深刻的拆书例子是“六顶思考帽怎么玩”,写在“工作方法论”章节下,基于创意思维大师爱德华·德·博诺的畅销书《六顶思考帽》。六顶思考帽其实就是六种颜色的帽子,核心是颜色,分别代表着思考时候的六种声音,可以详见下图:

    摘自秋叶《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

    简言之,六顶思考帽分别是:

    白帽——客观,重事实和数据

    红帽——主观感受

    黑帽——谨慎质疑

    黄帽——乐观积极

    绿帽——创意

    蓝帽——对思考过程的控制

    在秋叶书的这部分,我还特意挑出了以下两个要点:

    (1)秋叶在“知识介绍”部分提到:在工作领域中,建议的使用方式就是开会时,把团队分成六组,分别代表一种颜色的帽子思维,然后展开对主题的讨论。

    (2)而在“扩展思考”部分的最后,秋叶还提出另外一种可选方式是,依据团队内每个人的个性,把他们归类为六种类型的人,依据自身性格倾向展开思考。

    总之,经常运用六顶思考帽来进行讨论已经被证明是提高效率、达成有效结果的棒棒哒思维习惯。

    这个概念要说熟悉也熟悉,说陌生也陌生。因为我们每天的思绪、每天的决断都感受着它们的存在,只不过是以一种整体胶着的状态呈现。六顶思考帽最伟大也最简洁的点就是把这种胶着混乱的状态掰开揉碎了来看,让你对六种最常见的“大脑声音”产生分别的知觉,尽量练习出在不受彼此干扰的状态下有序地去思考问题。

    它对提高工作效率的益处就不用我们赘述了。而作为大学英语老师,我立马想到可以将其运用到课上对某些复杂问题的探讨当中。六顶思考帽的概念简单易懂,甚至可以制作相关教具来增添趣味性,又能够促进分组教学,师生互动,着实为一个活跃课堂气氛和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好方法。

    于是抱着对这个思考方式的极大兴趣,我找来《六顶思考帽》的最新版本来仔细研读。却发现书中博诺的主张和秋叶的文字在关键点上有些许出入。(此时,我戴上了神圣的黑帽!)

    针对上文提到的(1),博诺有特意强调并非是把团队分成六组,分别戴一种帽子;而是全体人员同时戴一顶帽子进行讨论,然后再换下一顶帽子,以此类推。大家能看出两种方式的区别吗?

    (给个小提示,这和博诺提出的另一个概念“平行思维”相关。)

    针对上文提到的(2),博诺也有着重指出,提出六顶思考帽,强调的是思维走的方向,而绝对不提倡因此而将人进行各种思维的分类,比如A偏向于黄帽思维,B比较擅长绿帽思维。这种不提倡令我想到近些年逐渐在教育领域失宠的一个香饽饽概念——将学生根据不同的“leanrning styles”(学习风格)进行分类并指导教学。我不禁好奇,两者背后的原因是否有重合呢?

    此外,秋叶的书中没有提到的,但我觉得对群体戴帽子讨论的质量和体验有着重要指导意义的,是戴帽子的顺序。博诺大师指出蓝帽可以充当讨论开始和结束的两个“书档”,而开始的“蓝帽”之后,选择戴“红帽”还是“黄帽”,又分别适合不同类型的议题;而推荐“黄帽”先于“黑帽”又有着怎样的内在逻辑呢?......

    然而,秋叶提出的“扩展思考”部分强调说,发挥这个方法的关键在于得为每个角色提出一系列诱导性思考的问题。也就是说,不是戴上这个帽子就一定会思考了,还得知道怎么提出合适的问题去引导该方向的思考。这一点我非常赞同——作为老师,要想要引导学生思考,也得学会有技巧、有结构的引导式提问。

    所以,我们来划一下今天的重点:

    适合六顶思考帽的讨论组织形式

    不提倡将人根据思考倾向进行分类

    戴帽子的顺序实有讲究大有文章

    比戴帽子更关键的是有优秀的诱导性思考问题

    哈哈。明天继续研究戴帽子。欢迎大家跟踪阅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黑帽思考|对六顶思考帽的重新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pyt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