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12:08分,孙妈妈问我今天下午有时间吗?她说昨晚吵架了,想叫我邀请她老公来咨询咨询。
我回复她:吵架解决了什么问题?自己愿意来就是。
在等待的时候,接到一老人需要疏通管道的单子,13点29分我留言稍等片刻。
14点45分,等我回到办公室,孙妈妈已在等我了。
可能是憋的不行了,孙妈妈气呼呼地讲述了昨晚连锁反应:大儿子(29岁、未婚)前一晚买回来一箱酸奶24瓶,小儿子(六年级辍学中)白天喝了7、8瓶,傍晚大儿子回家的时候见弟弟喝了这么多,显得很生气,把气撒在弟弟常用的板凳上,跟妈妈说,把板凳踢坏了。妈妈说,坏了就坏了呗,反正是捡来的。在一旁的爸爸不知怎么想,见两个儿子的状态,还闹事。(在妈妈看来是无厘头的)不由分说地开骂起来,最要不得的是叫他们滚出家去。任凭妈妈怎么劝都不听,发展到相互吵架······
面对发生的这些,我问她还可以怎么做?孙妈妈很无奈地说,还能怎么做啊,做爸爸的不要说这么无情的话就好啊。在这位妈妈看来,父母要‘无条件接纳’孩子的行为。却不知,做爸爸早已认为孩子成现在这个样子,都是做妈妈的溺爱造成的。
针对妈妈的思维模式,我复原了他们家庭矛盾中几个无效沟通的回合。回到原生家庭的场景,她是若有所思。但很快,她又咬定是老公让她生气的,从结婚到现在一直是心怀怨恨。历数各种冷漠的相处状态,得不到关心、安慰。要不是孩子,早就分开过了。
一肚子的负能量,一幅受害者的样子,直说太累了。但就是只想改变老公,自己是无辜的。
可能只是累吧,还没到疼的地步,不然改变或醒来将是不可阻挡的。
当我们的生活一地鸡毛,懂得反省及时改道,峰回路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