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在票房表现上也是突飞猛进,从2014年的不足300亿,经过3年的发展后2018年年度总票房已经高达609亿,不过有趣的现象却是去年在这么高票房的背后,却依然有超过半数的影视公司年报亏损。虽然去年监管部门对行业进行了大力整顿,什么“阴阳合同”,什么“合理避税”都得到了有效遏制,但是对于这么多钱去哪儿了?小编不单纯的认为电影行业已经沦为资本玩物,成为洗钱的工具,我们不妨来找一些客观的原因吧!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电影制作成本普遍在提高,现在动辄好几亿的成本对票房的要求就更高了。成本提高的每一分钱,都需要3倍以上的票房来抵。因为除去国家设立的电影专项基金和税收要分账(约10%),院线方更是要分半数以上(50-55%),片方所剩下的票房分账也就不足40%了。在国产电影历史上,2016年出品的《长城》聚集了十数位一线电影明星,耗资1.5亿美元,合人民币近10亿,也就是说至少需要30亿出品方才能保住成本,而《长城》的票房最终也只拿下了12亿不到。如今,这项耗资纪录却被万达出品的《唐人街探案3》打破。
2019年2月27日,万达影视(002739)公告称公司收购万达电影方案获批通过,自此万达集团把电影行业的前端制作和后端院线整合完成,成为电影行业名副其实的“巨无霸”,在并购过程中万达公示出的一项资料,公告中罗列了15部万达影视参与出品发行的电影,其中由王宝强、刘昊然主演的招牌“唐仁”系列的《唐人街探案3》赫然在列。
这份名单中,包含了各种类型和不同成本的影片,而最引人注目的要数“原班人马”的《唐人街探案3》,万达投资近4.5亿,占比34.5%,影片总成本约13亿。我们先压下不解和震惊,再来看一项数据,在下图中万达影视的预计总收入是8.7亿,如果达到的话片方票房分润将达到25亿以上,如果要达到这个数据,《唐人街探案3》总票房需要达到70亿以上。这个票房将秒杀如今的票房一哥《战狼2》。问题是,能实现吗?是什么给了万达影视夸下如此海口的勇气?
小编尝试着尽可能的往合理性方面去解释,《唐探2》4亿左右的成本,34亿票房。那么《唐探3》在制作上大概率加入新的元素,新元素主要目标是开拓境外票房市场,在超越《唐探2》的基础上国内票房达到35-45亿(原班人马的票房号召力正常发挥),境外市场目标3-5亿美元,另外影片将有大量的广告植入,报酬全部归片方所有,目标1.5亿,参考冯小刚《私人订制》8000万广告植入营收。最后在电影下院线后搞一波网络付费点播,目标3-5亿人民币,参考王宝强主演的《新喜剧之王》播放量。再然后……小编也编不出来了,反正这样一波操作下来,就算票房达不到70亿,万达影视还是有可能拿到9亿左右的回报。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13亿的预算投入,只是为了给需要的人看一看,这个项目压根儿就没打算全部消耗,拍《唐探2》的一个续集,3亿足够了。剩下的10亿又不会被谁拿走,至于为什么要这么做,可能是财务需求吧!某狐娱乐曾经官方报道过这则消息,虽然并没有深究,但也没见万达或者剧组给予任何回应。
想要打造大制作口碑电影可能是中国电影人的一种心病,从已经上映的《长城》(1.5亿美元)、《赤壁》(6亿),到项目过审的《唐探3》(13亿)、《封神》三部曲(30亿),今年贺岁片《流浪地球》的导演曾表示,中国电影距好莱坞的制作水平还有很长的一段路。小编认为砸钱不是这段路的捷径,国内票房超过30亿的电影有6部,平均成本3亿左右,中国顶级电影人能驾驭的的制作规模也就这样了。
相反的,作为出品人来讲,回报率最理想的还是中小成本制作的电影,远的不说,从贺岁片的《新喜剧之王》,成本不足5000万,票房6.2亿和不俗的收费点播;小成本校园剧《老师好》成本不足一千万,票房目前3.15亿;古天乐校长《反贪风暴4》成本1400万美元,上映一周票房4.6亿。
对许多联合出品电影的个人来讲,可供选择的范围就更加有限了,小成本的电影片方根本无需融资,大成本的又门槛过高且票房风险更大。所以0.5-1亿成本区间的题材较为合适。笔者比较看好的有张家辉主演的《催眠裁决》,徐峥郭采洁等出演的《记忆切割》,沈腾张雨绮的《光天化日》等,均是成本不高但是潜力较大的,详情可在公众号【鱼跃影视】查阅,希望对需要的网友们有帮助。
最后,对于《唐人街探案3》的13亿成本你怎么看,合理吗?如果原班人马发挥正常,故事情节给力,这部电影的票房能达到多少?欢迎评论、吐槽!喷小编的就算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