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手机微信闪了一下。“别忘了把你家好好拍一下哈,我好拿去参考。”朋友来催我给她发照片呢。她来我家玩了一次以后一直念念不忘,觉得我家又整洁又舒服,她要装修了,要好好参考一下呢。
朋友来家里做客,留下的评价通常都是“你家好干净,不像有两个孩子呢”。我忍不住嘴角上扬。这是对一个家庭的女主人最好的嘉奖,对吧?
我可不是天生的什么勤快人。曾几何时,我也是出了名的不爱收拾。
上大学的时候,我们宿舍有一个顶天立体的大柜子,分成三层六个格子,每人一个,算是唯一一个正经的收纳空间了。我的柜子在第二层,有点高,要垫着脚才能够到衣服。有一个状况是经常发生的:我从下面拉出一件衣服,上面的衣服顷刻间垮塌,不可挽回地散落一地,埋住了自己的脚。至今回想起来,还能感受到那种扑面而来的尴尬。
但我一直没觉得我这样有什么大问题,懒得理直气壮。即使结了婚,住进了自己的小房子,我还是执拗地做自己。被子为什么要每天都叠好呢?叠好了我去上班了又看不见,第二天睡觉还是要打开的嘛。
偏偏我家老公是个超级爱干净的人。这不是老天爷派来整我的吗?为了收拾屋子干家务这些事,我们俩真是没少吵架。我方观点认为:我天生就这样,你爱我就爱我的全部,你看不惯你就自己干。敌方观点认为:家务活难道不应该是两个人分担吗?家里干净了心情才能好啊……因为我方过于强硬,结局大多是敌方摇摇头开始收拾长满了衣服蘑菇的椅子床铺,我继续做我的沙发土豆。
日子乱糟糟地一天天过去。孩子们也越来越大,家里的空间越发捉襟见肘,我们换房了。
漫长的手续办了好几个月,终于快搬家了,我却没有一点兴奋。我被收拾东西这件事给搞崩溃了。我们这个不大的小房子,到底是装了多少东西啊?东西打包了一箱又一箱,没有尽头。我恨不得把自己打包进去,一了百了。
当无数个箱子被搬进了新家,我终于意识到必须做出改变了。欠的债总是要还的,那些乱糟糟的家什,怎么装进去的,还要怎么拿出来。
现在回想,那应该是可以算作“转折事件”了。
我不能忍受我辛辛苦苦装修好的新家,再次被杂乱淹没。再也不能这样活,再也不能这样过!
在经历了几轮扔扔扔断舍离之后,家里的东西终于一一归位。瞧着家里这个窗明几净,简洁有序,心里别提多痛快了。我在老公脸上狠狠地点了个赞。还是他英明,在装修前期就终结了我对各种华而不实的设计的幻想,转而换成了非常多的收纳空间。
可是好景不长,没过两天,家里又固态重发了。
指甲刀盒永远都不在抽屉里,零食时不时就过期了,因为想吃的时候找不到。家里的熊孩子也越来越能作了,下班回到家,沙发上都找不到坐的地方,各种大小玩具铺了一地。我自己呢?虽然有了更大的衣柜,但出门前还是找不到想搭配的那件打底。
为什么会这样?我明明已经很努力的在收拾了呀,每天我都像个停不下来的陀螺,在每个房间里窜来窜去。我开始怀疑自己可能真的没有当好一个女主人的天赋。
但我心里还是有一个小人,它偷偷告诉我“不要轻易放弃”。于是我拿出了学霸精神,上网学习,关注收纳整理类的公众号,钻研各种收纳用品。终于找到了解决方案:
收纳不符合生活动线
→解决方案:和老公一起重新复盘家具的布局和用品摆放,保证在最合理的生活动线上,在最短的距离内实现物品的使用和归位。比如,要完成早晨洗漱出门这套动作,就需要确保化妆品、牙刷牙膏、吹风机和首饰细软等都在洗手台附近方圆一平米空间内,才能提高效率。
收纳用品没有模块化标签化
→解决方案:把常用的日用品分类装入收纳盒,并找到固定的位置,在收纳盒上贴好标签,比如指甲刀、文具、医疗文件等等。神奇的是,打了标签就像是完成了一个神圣的仪式,不自觉地就时刻提醒自己用完马上复位,慢慢的就养成了习惯。
整理收纳没有在家庭层面达成共识
→解决方案:全家总动员,小孩子也不例外,亲子整理要日常化。平时,要加强对孩子的教育提醒,责任落实到每个人。比如大女儿的书桌,必须是她自己负责收拾整理。玩具玩完了必须两个人同心协力收回玩具架,才可以吃饭睡觉。周末,我们也会带着孩子们一块,统一整理玩具架和她们的物品,让她们从小就养成好习惯。可不能像她们的妈妈一样,被动的等待自我觉醒。
按照这个模式运行了一段时间以后,家里真的每天都能整洁如初了。再也没有以前的杂乱和混沌,一切都是有序的,清爽的,可爱的。
我也终于扬眉吐气,扔掉贴了几十年的不爱整理星人的标签了。
每天下班后,我和老公会分工合作消灭家里的家务活。他擦厨房,我吸尘,他刷碗,我洗衣。我们有一搭没一搭的聊聊白天发生的事儿,商量商量家里的事儿,似乎又找回了恋爱时的默契。两个孩子在一边或玩玩具或画画或看绘本,还会时不时嚷一句:“爸爸妈妈,需要帮忙吗?”
瞧,家里的每个人,都可爱到极致。
一个家,不需要多大,但一定要整洁。一个家,不需要奢华,但一定要用心维护。一个清爽整洁的家,真的可以改变你的生活状态。把生活过成一首诗,也并没有多难。
相信我:家,越整理,越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