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也养过蚕,我养蚕只是出于好奇心,纯粹是玩。蚕子很小,比蚂蚁蛋还要小一些,密密麻麻地排列在黄麻纸上。我曾向同学讨要来的。
我把蚕子用旧棉花套子包了起来进行孵化。过了几天,小蚕宝宝一个个从棉花套子里爬了出来,灰褐色。她们比蚂蚁还要小,细的就像小线头。
蚕的食物以桑叶为最佳。我们这儿桑树少,喂蚕也就成了问题。拓树叶,蒲公英也喂过。效果和桑叶差远了。
蚕吃桑叶看不出他们在吃,好像它们只是爬在叶子上玩。只要你静下心来,侧耳细听,便能听到沙沙沙沙的啃咬声,很轻微的。
蚕一生脱三次皮,每脱一次皮,它都是一种长成,一种成熟。一次比一次出脱得光滑洁白,又长又壮实。蚕的三次脱皮蜕变,就如同人由幼年蜕变成中年,老年。
蚕经过三次蜕变,终于进入老年阶段。它已经长得又白又胖,行动有些笨拙了。俗语说:麦黄一晌,蚕老一时。由于可见蚕的衰老速度是很神速的。有一天,发现蚕不好好吃桑叶了。父亲说,蚕要网壳了(作茧)。果然,它们吐出黄、白丶等各种五颜六色的丝,把自己罩在壳(茧)里,丝越网越厚,最后把自己完全罩进一个状似江米条的丝壳里了。"作茧自缚"这个成语可能就是从这里来的。我不禁替蚕儿耽起心来,我向父亲打探,蚕儿在里边一定很难受吧,它是否会在里边闷死?它这是何苦呢?于是,我又想起了李商隐的那句诗来:春蚕到死丝方尽。
父亲说,养蚕的主要目的是巢丝,然后织成绫罗绸缎。为了防止蚕在里边咬破茧,必须将这些蚕茧放进水中烫煮一下。蚕还要继续养,这就必须留一些蚕茧,作为种子。到了一定的时间,蚕茧里的虫子就会将茧的一头咬个小洞,从里边飞出一个蛾子来。这些幸运的蚕虫终于破茧化蝶了。我们在这里布置铺放一些黄麻纸,这些蛾子经过一番雌雄交配,雄蛾先雌蛾而去。然后雌蛾就将延续生命的卵产在黄麻纸上。产卵以后,雌蛾子也最终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就彻底地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它们便悄无声息地死去了。追随它的陪侣去了。
蚕的粪便叫蚕砂,可以装枕头,降火清目。蚕的一生无所求。唯将,最好的东西留在了人间,得到人们的敬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