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观课议课实践路径(陈大伟))

观课议课实践路径(陈大伟))

作者: 孔繁竹 | 来源:发表于2023-11-30 21:13 被阅读0次

    观课议课实践路径与方法:一、自我观察的经验与反思;二、促进研究的实践反思;三、从现场到问题的案例研究(教研);四、从问题到现场的行动研究(科研)

    一、自我观察的经验与反思

    做教学实录—审视和讨论(以学论教)—重新思考与设计。(留下美好的教学故事)。

    二、促进研究的对话反思

    从思想提供者到思想促进者,从提供思想到促进思想:你为什么这样教?除了这样教,你还想怎么教?如果下次教,你会做出什么样的调整和改变?

    课后与授课教师的对话与讨论:你(我)最想研究的问题是什么?你最满意的点和地方是什么?为什么觉得满意?(形成依据发现学生的新状况)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有哪些导致成功因素可以用在未来?或者你不满意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不满意等。

    相关作用和要求:1、真诚而基于证据的反思和对话(不要敷衍了事)2、承担思考和研究的责任;3、从现象描述走向研究,把教学经历转化为教学经验;4、从自说自话到碰撞对话,从碰撞对话走向自我对话,从他人提问走向自我提问。

    研究的核心是什么?发现关系:教和学的关系,目的和手段的关系,手段和效果的关系。

    三、从现场到问题的案例研究方法

    (一)教学案例与观课议课:教学案例是蕴含问题或困惑、或者是能提供教育启示的教学故事;案例研究包括组织案例和案例研讨两个过程;观课是组织教学案例;议课是对相关案例的研究和讨论。

    案例和寓言作比较。寓言是的寓的放置,言是人生道理,寓言就是把人生道理放置在某个故事当中,通过讲课,讨论故事,传递人生道理。教学案例也是故事,都是蕴含着道理的故事。寓言可以编,但案例却要真实,我们要做的是找到故事背后的道理。

    (二)议课中的案例讨论步骤

    1、观课者先描述蕴含的故事,然后用提问理解上课老师。“我觉得···”到“我发现···”议课对象从人—课—事实(现象)。(只讨论教学过程中的故事,不会空对空)。

    2、授课教师先说自己得思考和理解,然后反问故事讲述者的看法和意见。

    3、观课者和其他参与者说自己对故事的发现和理解。

    4、参与者讨论问题解决的可能性和有效方法。(提供选择方案而不是以指导别人的方式表达,不要想证明自己的高明;不要说你应该)  观课议课的理解性(理解彼此的处境和意愿;理解教学的意义和价值;理解教育的选择与可能)观课议课不是走向评判,而是走向理解。

    乔哈里咨询窗:我知你知的公开区,你知我不知的的盲区;我知道你不知道的的隐蔽区;你不知我也不知的未知区。 观课可以打开我的盲区,也可以打开你的隐蔽区,共同讨论缩小未知区。

    5、对既有经验反思和改造。比如“教学变革如何理性论证”、“请将不如激将的可能性、适用对象、适用方法”。

    6、小结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建构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三)面向实事本身的现象学方法(两次加括弧,两次去括弧)

    第一次加括弧(悬置已有理论和方法,以赤子之心)进教室。不先入为主,以学习的姿态进教室。“虚室生白”和“空杯心理”。

    第二次加括弧(白描现象,选址自己对象的体验和感悟),倾听和理解执教者的设计和思考。不主观臆断,先理解授课老师。

    第一次去括弧(分享交流自己的远处体验和感悟),不封闭保守,真诚相对。

    第二次去括弧(观课议课的共同体验与感悟和原有理论和方法的互动建构)不应循守旧,大胆尝试创新。

    就事论事,讨论现象,研究原因。

    管教学寻可能为自己生活:可能的关系、可能的原因、可能的选择、可能的改善。

    四、从问题到现场的行动研究方法(教育科研)

    (一)行动研究的过程

    1.当我的教育价值观遭到实践否定时,我碰到了问题;.我设想着解决这个问题;3.我实施这个想象中的解决方案;4.我评价我行动的结果;5.我根据自己的评价重新系统阐明问题。          ——施良方

    行动研究具有准实验性。行动研究的前提一定要基于新的认识(新的关系发现)以及新的行动(改变的行动);行动研究的目的在于检验新的行动方案对解决问题是否有效,在多大程度上解决了行动的困难和问题,对问题与行动之间的关系发现是否合理。

    2.组织模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观课议课实践路径(陈大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qhx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