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儿子在的幼儿园搞了个防拐演习,负责拐骗的人也不是什么专业骗子,就是部分孩子的父母们临时整的草台班子,在幼儿园老师的安排下进行班级间交叉拐骗。
草台班子拐骗娃虽然没有经验,但可以参考百度,制定自己小组的方案,方案不复杂,就是发糖果啊,玩玩具,骗娃说去儿童乐园……最隆重的一个组是借来了灰太狼的玩偶服。
相比较草台班子的各种简陋计划。孩子们这边可以说是严阵以待,听说要搞防拐演习,孩子的父母们早早就开展针对性专题教育。
看书,看教育片,甚至进行现场模拟……
陌生人给糖,吃不吃?
不吃。
陌生人带去玩,去不去?
坚决不去。
……
娃们的回答非常的坚决。
让娃的父母相信,自己的娃绝对不会是那个被拐走的。结果呢,基本上是拐骗小组完胜。大多数班级小朋友全军覆没,偶尔有几个班级还余零星几个娃。
草台班子显然没有什么太强的技巧,可是这种情况下娃们就排着队跟走了。为什么呢?
让我想到了一个心理学概念“集体无意识”。
根据现代心理学的研究:“集体无意识”:包括“习惯性从众”、“习惯性听话”、“习惯性模仿”,受这种意识影响,个人的人格和行为是退位于自我状态的,更容易受到情绪的控制,也更容易被煽动。
孩子在熟悉的教室中,有人来发糖或玩具,第一个人接了,好吃好玩;第二人也接了,没有事情发生,好吃好玩。也许第三个还在迟疑……但旁边的人又接下来了……他们一个个就会把父母的教育丢在一边,不去认真想这个人是不是骗子。即使有,也被别人拿到糖果或玩具的兴奋包裹住了,不自觉地被同化,最终出现一群被父母反复教育的孩子跟着几个没有经验的“骗子”开开心心地走了,甚至还喊着“121”的口号。
为什么孩子在幼儿园防拐活动中成功被“拐”“集体无意识”的最大不利影响就是个体责任意识的下降,在特定环境里就是“集体性失控”。
有一部德国电影《浪潮》就说的是“集体无意识”,一个看一个,一个跟着一个学,防御系统就那么崩溃倒塌,最终幼儿园的防拐活动变成了孩子们短暂的狂欢。
静下心,想想是可怕的:
最直接是孩子被陌生人轻易带走。
还有就是孩子中的“集体无意识”。要培养一个独立冷静思考,不从众的娃,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必须从小抓起,从父母自己做起。
瞧瞧我们自己吧,跟风站队的事情很多人也参与过吧。
就一个家庭来说,大到买房卖房,小到一个网络事件的跟踪。
2018年夏,四川女医生不堪舆论压力服药自杀,之前多少人在谴责她啊,在真相浮出水面后,谴责的人迅速转换队形。
独立辩证地去思考问题真很难,多数人听风就是风,听雨就是雨。
所以,从我们做起吧,遇事多想想再说再去做。
孩子则是鼓励他们大声提出质疑,不要迷失了自我。
否则,小时候可能被拐,大时候可能就成为一个盲从的人。
近来有一个文章《8所国际一流大学不再招收中国学生,我们的孩子差在哪?》,我不否认标题有点失实,但里面把中国学生对比印度学生,提出中国人缺乏质疑精神,我是极为赞同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