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第十天。
前三天,母亲住院。后七天,陪她。今天,我要走了。
这种告别,三十年来,慢慢地,一次比一次难。
从迫不及待的离开不知道回头,到现在熬到最后一分钟不敢告别不敢回头,父母和我的半生就这样过去。
最早,父亲连门都不出,挥挥手都懒得挥。然后,会把我送到楼下。然后,会送我上车。现在,会一直把我送到车站。
最早,母亲是笑着说赶紧走。然后,会微笑着说注意安全。然后,是不再说话看着我出门。然后到现在,我出门抱抱她,能看到母亲眼里的眼泪摇摇欲坠。
父母和孩子彼此陪伴的时间从来不会对等。如果说父母完整的陪伴我们十八年,那我们离开家之后,就算一年回来一次,一次回来十天,那一辈子算下来,我们陪伴父母的时间也仅仅就是不到两年的时间。
这还只是时间的对比,如果说想念的话,父母的想念是从我们离家开始算起到人生的终点,而我们呢?也许直到自己的孩子也离开家了,我们才会从头想起父母的深情。
无论是哪一个年代的父母子女,都会有相处的矛盾,但所有的矛盾,都抵不过回家见的第一面和告别时的眼神。
以前,临走,提前三两天,父母就会絮絮叨叨搜肠刮肚的交代一万遍,注意身体,好好工作,维护好家庭,照顾好孩子,成人后能想到的一切,都会被他们反复叮嘱很多遍。而现在,是反过来,在他们不说了以后,我一遍遍的叮嘱交代。
虽然都知道他们说的我不一定会听,我说的他们也不一定会听。
虽然我回去是晚上的火车,可父母亲还是在今天很早很早的起来,开始收拾。收拾着做菜做饺子,这是每次我离开的传统。收拾着家里一切能让我带的东西,这也是传统。
母亲说,红枣带吗?
母亲说,剥好的核桃仁带吗?
母亲说,大瓜子带吗?
母亲说,自己打的辣椒面带吗?
母亲说,卤好的肉带吗?
母亲说,羊肉肘子腊肉风干肉带吗?
而父亲,就在一边检验各种箱子的容量和牢固程度,告诉我,能带的都带,反正来回都打车,不费多大劲。
在他们心里,我二十岁离开和五十岁离开没有区别,只要离开家,一切都会很辛苦。多拿一些,就多一点保证。
还是要告别了,出门,阿克苏下午八点的阳光前所未有的刺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