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的来历

作者: 浭水 | 来源:发表于2019-03-30 20:46 被阅读4次

公元前636年春秋时期,晋献公的宠妾骊姬心怀歹意,企图谋害太子申生、公子重耳。扶持小公子莫齐继位。介子推等忠臣知道后,便保护着重耳离开晋国避难。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们到了卫国的深山老林里迷了路,又累又饿实在走不动了,就在重耳支撑不住之时,介子推把腿上的肉割了一块,与采摘来的野菜同煮成汤给重耳。当重耳吃后知道是介子推腿上的肉时,非常感动,流着泪说:“永远忘不了‘割股奉君’的大恩”,并许诺将来继位之后,定不忘情。

介子推与众大臣忠心耿耿随重耳流亡十九年,在国人和秦国帮助下,重耳回国即位。当车子快进国都时,重耳把陪伴自己流亡用过的破席子扔了。介子推拾起破席,悄悄回了夏县裴介村老家孝敬老母。

重耳当了国君,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在封赏大臣时,跟随他的有功之臣均得到高官厚禄,却忘了介子推。

经大臣提醒,晋文公省悟过来,十分悔恨,觉得对不起子推大臣,他命令全国上下都寻找介子推。介子推不愿再当官,便携母一起到风景秀丽的绵山岩洞中隐居,(今山西介休县东南)。

晋文公知道,亲自率众大臣到绵山访求,一行人到了绵山下,派人上山百般呼唤,只有山谷回声,不见介子推出林相见。晋文公急于见到介子推,想到他是孝子,如果火焚绵山,介子推为保全老母性命,一定会背母出山。结果大火烧了多日,还不见介子推的踪迹。

晋文公又率人进山寻找,发现介子推怀抱母亲已经被大火烧死。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诗,只见上面写到“割肉奉君尽忠心,但愿主公赏清明;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照复清明”。

晋文公看后感到很内疚,悲痛万分,追悔莫及。下令改绵山为介山,将一山岗定为他名义上的封地——介公岭,将介子推母子隐居的岩洞改建成介公祠,并立“介庙”于绵山脚下柏沟村南的柏树林之中,又将定阳县改名为介休县。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后相沿成俗。

这就是寒食节的来历。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

介子推的故事很是感人,流传了两千多年。介子推功不言禄的高尚品格,已经成为中国人民一种可贵的精神文化财富。

登绵山过寒食节,朝拜介子推的人也越来越多。

韩翃有名作《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相关文章

  • 寒食节的来历

    公元前636年春秋时期,晋献公的宠妾骊姬心怀歹意,企图谋害太子申生、公子重耳。扶持小公子莫齐继位。介子推等忠臣知道...

  • “寒食节”的来历

    今天,读诗,从中学到了一个典故,什么是“寒食节”? 唐朝韦应物的《寒食寄京师诸弟》: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萤独坐...

  • 寒食节的由来

    今天早上我们学了三首关于寒食节的诗,并了解了寒食节的来历: 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了躲避祸乱而流亡...

  • #读诗# 在清明节像古人那样很古典的去踏青、去步雨、去看云——也

    文/白描/宴未晚 清明节到了,读几首和清明有关的诗。 在古代,清明节前一、两天,是寒食节。 关于寒食节的来历,唐代...

  • 梦想是不能轻易放弃的

    清明节的头一天,给父亲烧纸的路上, 孩子问我:妈妈你知道吗?今天是“寒食节“,然后随口给我娓娓道来“寒食节”的来历...

  • 我的节气观察

    今天是清明。我进行了节日观察。今天又是寒食节。寒食节是什么来历呢?传说有一个故事。虫儿当时带着一些大臣逃跑...

  • 清明节的来历

    清明节又名寒食节,寒食节这个名字是有一个来历的。 传说晋文公在成就霸业之前的十九年逃亡中,有一次饥饿昏厥,这时...

  • 寒食节的来历与习俗

    寒食节通常在清明节前一日,一般在三月初,时间不太确定。寒食顾名思义,就是不生火,吃生冷的食物。 现在通...

  • 寒食节的来历20字

    介子推火焚不出死绵山, 晋文公禁火寒食寄哀思。

  • 2018-04-05

    清明节的来历 第一次听说寒食节与清明节的来历。中国的传统节日三月三是上巳节。四季养生中医专家陈允斌老师讲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寒食节的来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qos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