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的来历

作者: 浭水 | 来源:发表于2019-03-30 20:46 被阅读4次

    公元前636年春秋时期,晋献公的宠妾骊姬心怀歹意,企图谋害太子申生、公子重耳。扶持小公子莫齐继位。介子推等忠臣知道后,便保护着重耳离开晋国避难。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们到了卫国的深山老林里迷了路,又累又饿实在走不动了,就在重耳支撑不住之时,介子推把腿上的肉割了一块,与采摘来的野菜同煮成汤给重耳。当重耳吃后知道是介子推腿上的肉时,非常感动,流着泪说:“永远忘不了‘割股奉君’的大恩”,并许诺将来继位之后,定不忘情。

    介子推与众大臣忠心耿耿随重耳流亡十九年,在国人和秦国帮助下,重耳回国即位。当车子快进国都时,重耳把陪伴自己流亡用过的破席子扔了。介子推拾起破席,悄悄回了夏县裴介村老家孝敬老母。

    重耳当了国君,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在封赏大臣时,跟随他的有功之臣均得到高官厚禄,却忘了介子推。

    经大臣提醒,晋文公省悟过来,十分悔恨,觉得对不起子推大臣,他命令全国上下都寻找介子推。介子推不愿再当官,便携母一起到风景秀丽的绵山岩洞中隐居,(今山西介休县东南)。

    晋文公知道,亲自率众大臣到绵山访求,一行人到了绵山下,派人上山百般呼唤,只有山谷回声,不见介子推出林相见。晋文公急于见到介子推,想到他是孝子,如果火焚绵山,介子推为保全老母性命,一定会背母出山。结果大火烧了多日,还不见介子推的踪迹。

    晋文公又率人进山寻找,发现介子推怀抱母亲已经被大火烧死。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诗,只见上面写到“割肉奉君尽忠心,但愿主公赏清明;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照复清明”。

    晋文公看后感到很内疚,悲痛万分,追悔莫及。下令改绵山为介山,将一山岗定为他名义上的封地——介公岭,将介子推母子隐居的岩洞改建成介公祠,并立“介庙”于绵山脚下柏沟村南的柏树林之中,又将定阳县改名为介休县。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后相沿成俗。

    这就是寒食节的来历。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

    介子推的故事很是感人,流传了两千多年。介子推功不言禄的高尚品格,已经成为中国人民一种可贵的精神文化财富。

    登绵山过寒食节,朝拜介子推的人也越来越多。

    韩翃有名作《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寒食节的来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qos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