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茂中最近被骂惨了。
因为当人们热火朝天的看世界杯时,叶茂中的两个洗脑广告——马蜂窝和知乎广告,令大家扫了兴。
于是他就被骂了。
骂他的人中有不少的普通观众,这无可厚非,这广告本来就招人烦。
但是有很多广告圈的自媒体大号,也对其无逻辑、无分析、无数据的破口大骂,这就有点不专业了。
我至今没有看到哪篇文章,可以从理论上将叶茂中的广告体系推翻。
另外我一直认为,企业的创始人对于好广告的识别性,要比所谓专业广告人员精准的多,因为谁花钱,谁才知道赔钱割肉有多疼。
那么为什么那么多的企业家,包括著名的投资人徐新,都认可叶茂中,让他来做广告呢?
1、一点常识,品牌的三个阶段
根据雕爷的营销理论,品牌的运营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劈开脑海、补充记忆、品牌升华。
这个理论是特劳特经典“定位理论”的延伸。
定位理论强调:
营销战役并不是从市场中开展, 而是在消费者心智中开展。
营销的一切动作,其目的就是要争夺消费者的心智,让消费者一产生某种需求,就想起某个特定品牌,这也就是定位理论的最高阶段“品牌及品类”。
劈开脑海,是让品牌进入消费者的心智,让他们知道世界上还存在这个品牌,至于消费者喜不喜欢,是后面两个阶段解决的问题。
在这一阶段的品牌,比如以脑白金为代表的各保健品品牌、乌江榨菜等等。
补充记忆是通过与消费者的接触,使品牌形象逐渐丰满,具有了一定的识别度和友好性。
这一阶段的品牌,比如网易云音乐、杜蕾斯、999感冒灵。
品牌升华,是品牌找到了人类精神上,所共有的一个制高点,品牌已经不是品牌,而是一种人们普遍追求的精神共鸣。
比如苹果的“think different”、耐克的“just do it”。
如果把这一系列行为,比喻为恋爱:
劈开脑海,是男孩子首先想尽各种办法,让女孩子认识你、知道你的名字。
在这一段,女孩喜不喜欢你无所谓,重要的是你认识了女孩子,并成功的加上了她的微信。
第二步补充记忆,是通过与女孩子的聊天、接触,借机展现你的能力、幽默、善良、温柔等特质。
这一阶段,女孩子也许会觉得你还不错,是一个好男生。
第三部品牌升华,是通过较长时间的接触,女孩子发现你们的三观惊人的合拍,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他懂我”。
这时候,女孩子一般都会死心塌地的,跟你在一起了。
2、知名度,才是品牌生死存亡的关键
品牌的三阶段,看似容易,其实做到第一步“劈开脑海”已经很艰难,也成功了。
大部分品牌,终其一生也只是奋斗在“劈开脑海”的漫长道路上,比如脑白金。
当品牌的知名度,像脑白金一样覆盖了大部分中国人、并成功的进驻了消费者的心智之后,只要产品没有太大的问题,根本不需要“补充记忆”和“品牌升华”,也能轻松卖出个上百亿市场份额。
另外保健品在中国,基本上也打造不出美誉度,即使费劲巴拉的拼了老命,打造出一点美誉度,也会被其他的“问题保健品”连坐,所以只要保持知名度就足够了。
知名度只要够了,产品一般都会活得不错。
这也就是为什么那么多的保健品、保健酒,花天价也要请几个假专家,在央视上做广告的原因。
他们就是为了保持产品的“知名度”。
只要知名度足够大,就会找到足够的目标人群买单,所以知名度才是品牌生死存亡的关键,美誉度不是。
这也是洗脑广告,之所以存在的逻辑。
3、广告,不是温馨的请客吃饭
说了这么多,还没有说到正主,现在说回叶茂中。
叶茂中和史玉柱一样,都是毛泽东思想的信徒,据说叶茂中家里仅仅关于毛泽东的书籍,就有4、5百册。
而毛泽东有句名言叫“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
作为毛泽东的狂热崇拜者,叶茂中应该熟记了这句话。
同样,广告也不是温馨的“请客吃饭”。
甲方的钱不是大风刮来的,也是辛辛苦苦在市场拼杀中,焦虑了无数夜晚,挣来的血汗钱。
所以广告公司的角色,更像是甲方在激烈的市场拼杀中的一门大炮,唯一的作用就是轰开市场大门。
或者说广告创意人员,是甲方人员的雇佣兵,唯一的作用就是干掉甲方的竞争对手。
当甲方,比如知乎,急迫的想要扩大用户群,从精英小众走向普通大众时,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劈开”普通大众的脑海,闯进消费者的心智,让不知道、不熟悉知乎的人,知道知乎是做什么的。
所以,知乎这些品牌才会花1.65亿天价,买下了世界杯15秒广告时段,也就是买下了接触潜在用户的通道。
而叶茂中承接的任务,就是如何用这15秒的时间,让品牌炸开消费者的脑海,冲进消费的心智。
4、广告,天生招人烦
在以前的文章中,我分析过:广告,是对消费者时间的争夺:
人们时间是有限的,所以倾向于把有限的时间,放到有意义的事情上,比如读书学习、休闲娱乐甚至生活琐事。
而广告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基本毫无意义,很少人会主动找广告来欣赏,反而是看到广告之后,习惯性的躲避,比如遇到插播广告,趁机上趟洗手间什么的。
电视广告尤为“可恨”的是,它打断了观众娱乐的进程,并且是频繁的打断。
这种打断,就是广告对于消费者时间的争夺:因为消费者不会主动看广告,所以只能使用这种“暴力侵略”的方式,进入消费者的时间。
广告天生是“招人烦”体质。
而叶茂中在15秒钟时间里,让品牌进入消费者心智的工具,就是这种“招人烦”的广告。
5、用猛力轰开消费者心智
劈开脑海,让消费者记住品牌,甚至短时间内忘不了这个品牌,一般会有两种路线:绝佳的创意、不停的侵略消费者时间。
这两个路线代表了业内的两个派系:创意派和实效派。
但既然是电视广告,就必然以频繁的侵略消费者时间为基本手段,那么再爆炸的创意,一天看5遍,连看上一个月也会让人吐出来。
所以爆炸的创意,最后还是要沦落到“不断重复”并且“令人讨厌”。
而叶茂中不仅仅重复播放广告,他为了强化消费者记忆,广告中的品牌名称也在不断的重复:
马蜂窝的15秒广告,品牌名出现了6次;知乎的15秒广告,品牌名居然出现了9次。
这就是叶茂中的有意为之,反正逃不过“被讨厌”的宿命,那就让消费者在讨厌的同时,深深的记住品牌名称,用笨拙但有效的方法,轰开消费者的心智吧。
6、广告美誉度,本身就是一个伪概念
叶茂中广告的另一个槽点,是破坏了所谓的“美誉度”。
其实靠广告来拉升品牌的美誉度,本身就是一个伪概念,美誉度的主体是产品,而不是什么广告。
广告做的再好,如果消费者看到的产品是垃圾,一样会把这个品牌喷出翔,并且广告做的越好,烂产品死的越快。
而如果产品很好,而广告做得再烂,这个品牌的美誉度也不是问题。
从来没有哪个产品可以依靠广告,形成狂热的粉丝群体;相反很多不做广告的小众产品,却能依靠产品本身聚集一批死忠用户。
所以依靠广告打造美誉度,这本身就是很幼稚的做法。
广告,尤其是中小品牌广告的第一个作用,永远是轰开消费者的心智,提高产品的知名度,让消费者知道产品的存在,并激发消费者好奇心,来使用产品。
叶茂中无论是他的“赶集网广告”还是“妇炎洁广告”,或者现在的“知乎广告”,都是在忠实的打造产品知名度,为新品牌劈开消费者脑海。
上面说了,知名度是品牌生死存亡的关键。
有人说,看了洗脑广告之后,直接卸载了这俩APP。
其实这样的吐槽也是一种传统了。
当年脑白金的广告最火时,也有很多观众说打死不买脑白金,但是依然有很多人在春节送礼不知道挑什么时,顺手拿几盒脑白金。
而情绪也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有递减效应。
当年神州专车的“beat U”广告,也引发了很多人的反感,但是现在人们记住更多的,是神州专车在那次广告战役中宣传的,“安全”这一个差异化特点。
至于反不反感,大概已经忘了。
叶茂中的广告其实也一样,当世界杯结束之后,人们也会逐渐忘记愤怒,而留下品牌的名字与特点。
另外,从数据看,这两支广告也很成功的拉升了,品牌知名度。
自从6月14日,世界杯开播以来,马蜂窝和知乎在移动端的搜索指数有一个明显的攀升。
这说明叶茂中在“劈开脑海”这一阶段,是合格的。
(知乎移动端搜索指数)
(马蜂窝移动端搜索指数)
7、肯定有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
综合以上多种原因,叶茂中的广告解决方案,是一个合格的解决方案,并且也可能是一个效果较佳的解决方案。
但是不得不说实话,这不是一个很体面的解决方案。
15秒的时间,虽然闪转腾挪的空间不大,但是肯定有更友好、更舒服的方法,来解决品牌问题。
这种更好的方式是什么,或许没有多少人知道,包括骂叶茂中的广告人,他们估计也不知道。
但可以确定的是,肯定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8、总结一下
在总结之前,还需要说两个关键的问题:
1、有人把海王金樽、蚁力神的失败,归结在叶茂中的身上,这未免太看得起一个“广告”的威力了。
保健品的衰败是趋势、是必然,在以三株、太阳神为代表的保健品鼎盛时期,起码有上百种保健品牌,但是现在还活着的估计也只有脑白金了。
这个环境,你让马云去卖蚁力神,也会失败。
2、我不认为叶茂中有多厉害,但是他的做法都是符合商业和市场逻辑的,我只是不认同有些人,仅仅以创意好坏来谈论广告的做法。
还是那句话,广告就是市场中的一门大炮,唯一的任务就是轰开市场的大门。
总结:
1、品牌的运营分为三个阶段:劈开脑海、补充记忆、品牌升华。
2、知名度,才是品牌生死存亡的关键。
3、广告公司的角色,更像是甲方在激烈的市场拼杀中的一门大炮,唯一的作用就是轰开市场大门。
4、广告天生是“招人烦”体质。
5、叶茂中的做法,是用笨拙但有效的方法,轰开消费者的心智。
6、广告美誉度,本身就是一个伪概念。
7、肯定有一种解决方案,比叶茂中的更好,这是毋庸置疑的。
更多互联网运营学习资料敬请查阅”运营的小事“(www.yunying166.com)
互联网运营外包,产品开发,产品策划,敬请关注”运营top"(www.yunying166.top)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