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这本书我是买了有时间了,可是到底是多少时间,也许一个多月,也许半个多月,总之是记不太清楚了,总之是有时间了。除非我打开手机,循着购买的踪迹,才能弄清楚具体的日期。我总是对时间没有敏感的嗅觉,总是悄悄忘记了时辰和节庆。
不论什么时候买的,总之是蒙尘许久了,天天或许忙的暗无天日,顾不上看书,或者是无精打采,全没有看书的兴致。今天终于要狠下心来看一看,不能辜负了当初购买的初衷。
那么当初为什么要买呢?好像也说不太清楚,但想到此处,总也有一些理由从脑袋里跳出来。
因为写书的人是史铁生,一个双腿残废的人,书写成这样,要我钦佩,我希望能从他身上汲取那怕一丝丝的坚韧的营养。
还有呢?他对死亡的描写,“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他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份浴火重生的豁达和从容让人动容。死既然必然降临, 还是节日,那真的何必着急。
再有呢?还是有的,比如细节的入微描写,“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同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堕地摔开万道金光。”再比如母亲对史铁生的爱,深沉无私,一如你我的母亲对我们的爱,我们对小果的爱。还有那对好似身体交叠在一起的中年人的爱情,他们总是在暮色初临的时候来到地坛,他们爱的安静内敛,如同一朵寂寞开无主的梅花。
说到爱情,尽管我们难免有争执,你会生气,我也偶尔。都气愤有了情绪,互相不能说服。一时间两人也都很冲动。但起了情绪,总代表心中有了涟漪和波动,总不是对对方沉默安静如同一滩死水。
总不得不承认,我是爱你的,而你也是爱我的,互相在乎的,要不然不至于气愤和生气,哀莫大于心死,如果连争吵都不在有了,那也许才是爱情消亡的时刻。
而我们显然不是。
虽然距离像把无情的刀,蛮横的以其巨力,裹挟着无理,在我们跟前制造了爱情的沟壑,减少了我们亲密的接触和呢喃,制造了彼此内心的抑郁和误解。
可是,距离终会在爱面前溶解,隔阂终会在火热跟前消融。只要你还是我心心念念朝思暮想的你,只要我还是曾经的哪个我。
再回到《我与地坛》这本书。作者曾在第“六”章节着重讲了自己魔怔一样写小说,想小说的事情,以及为什么他要写小说,小说于他的意义。
而我又是如何在这边度过我的寂寥的时光,如果有闲暇的话,这些或长或短的闲暇被我如何填充?
我会像史铁生一样,花时间去木兰破,一是消食,二是在宁静当中寻觅内心的安静,白天的一切都过于吵闹,即浮躁又功利,只有到了这种空旷无人的宁静之所,我才感觉自己拥有尺寸的自我,我也能在河流树木天空日月中静静回味我们的从前,把如洪水一般的思念慢慢化解在漫步中。
还有就是写一写,只有那样,我的思念才有了宣泄,不然也许我真熬不住每一个没有你们的日和夜。
我所依仗的看似是我自己,实则却是你们,否则我随时随地会如同沙砌的城墙,转瞬间轰然崩碎。
我以为岁月将我磨砺出了老茧,实则是你们让我有了披荆斩棘的勇气和躯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