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旅行笔记】佛山祖庙: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旅行笔记】佛山祖庙: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作者: 猫的生活城堡 | 来源:发表于2023-04-17 02:28 被阅读0次

佛山有三宝:武、戏、佛。

从这座城市的名字就能看出本地最重要的传统文化就是——宗教,其中祖庙就属于一个很重要的祭祀场所,用来供奉本地信奉的北帝,又称真武。

(一)神佛

我国古代天文学家为观测天象,把黄道带与赤道带的两侧绕天一周,称为“一周天”,并选取二十八组星辰作为观测四时的标志,称为“二十八宿”。

二十八宿又分为四组,每组七宿,分别代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并以动物的形象命名。

东方青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统称“四象”。

北方的一组就是玄武,形态如龟蛇合体,镇北方,主风雨。

龟蛇相缠交尾的玄武形象在汉代已臻成熟,魏晋南北朝时发展为龟蛇双重交尾的环状玄武图。

许愿池 玄武石刻

唐五代时,玄武仍被用来正四时、定方向,后发展为镇墓安宅的将军,位尊北极紫微大帝的四圣神将。

至此,玄武逐步摆脱龟蛇形象,步入人格化尊神的塑造历程。

宋元时期,为避宋圣祖赵玄朗之讳,玄武改名真武。

宋朝把镇北护疆的真武神正式列入国家祀典,兴专祠,行谕祭。

真武“披发黑衣、仗剑蹈龟蛇、从者执黑旗”的人格化形象于此时已基本定型,并为后世所承延。

真武自其出现开始,就伴随着许多灵应的故事。

真武的神职功能也在造神故事中得到进一步拓展,从最初的星宿神,到战神、水神,最后发展为福神、防火神、求子神、司命神、除病祛灾神等。

有求必应,使真武更加亲近民众,深入人心。

庆真楼父母殿真武灵应木雕组画

明景泰皇帝敕封祖庙为“灵应祠”,列入官祀。

此后历朝谕祭,载于礼典。

每年农历二月十五为春祭吉日,灵应祠三门前,立祭台、呈祭器、献祭品,旌旗飘扬,场面盛大,大小官员整肃衣冠,兵丁护卫一字排开,祖庙值事各守其职,各行各业绅耆咸集,致祭北帝,礼极尊荣。

仪仗 春祭场景

(二)粤剧

戏曲的起源就是祭祀仪式,种类花样很多,可按照地区和风格分为京剧、晋剧、越剧、粤剧、淮剧等。

粤剧又称广东大戏,代表曲目有《紫钗记》、《天女散花》。

天女散花 穆桂英挂帅 青石山(九尾玄狐) 狄青夜闯三关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学戏之人一般都是从小练起,他们的生活中几乎都是戏,戏就是他们的全部生活。

有位武旦舞枪的时候失手了,被喝倒彩,心里该有多难过呢?

(三)

唱念做打,武打是戏曲中重要的一部分。

孙中山先生把武术精神归纳为“以振起从来体育之技击术为务,于强种保国有莫大之关系”,其尚武智慧,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华民族神形兼备的风采,它培养了人们勇于探索的精神。

而佛山就有两位宗师——叶问和黄飞鸿。

叶问

提起叶问,最著名的就是他的咏春拳,如今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叶问的武道一生是弘扬中华民族武术思想的一生。

叶问在认识、掌握、发展和弘扬咏春拳的过程中,坚持不断探索、独立思考的可贵精神,不仅致力于防身御敌、制人取胜的技击艺术传播,更将中国武术精神予以发扬。

叶问练武 习武之人都要会一点医术。叶问自小身体虚弱,需要中医调养身体

与叶问的富二代身份不同,黄飞鸿出生在一个贫穷之家,父亲靠卖艺为生。

黄飞鸿

同治八年,正在南海县佛山豆豉巷(今升平路)卖武的黄飞鸿父子救助了铁桥三的高徒林福成。

林福成为表谢意,在两年的时间里,向黄飞鸿传授了 “铁线拳”及 “飞铊”等绝技。

后来,李连杰和101部相关电影让更多人知道了洪拳和黄飞鸿。

黄飞鸿的父亲长于治疗跌打损伤,黄飞鸿本人遗传了这一点。

按摩穴位、正骨 黄飞鸿舞狮的狮子头

中华武术是传统文化的结晶,是我们鹤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文化精髓。

面对纷纭复杂的当代社会与世界,我们不仅需要强健的体魄,还需要强大的内在精神、积极上进的生活态度和健康自信的精神面貌。

猫说:小猫试着唱了一段,才真懂吊嗓子是多么的不易。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每一位武者,每一位伶人,甚至寺庙的守门人,都在为中华文化艺术传播做贡献。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2018年3月20日,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讲话时说,我们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明的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

这是祖辈一直都在做的,也是我们将要做的事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旅行笔记】佛山祖庙: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qwq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