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梁漱溟:学问越浅人,话越多

梁漱溟:学问越浅人,话越多

作者: 莎贝尔 | 来源:发表于2022-06-01 15:54 被阅读0次

01

有主见 

对一个问题肯用心思,便对这问题自然有了主见。记得哲学家詹姆士(James)曾说过一句这样的话:“哲学上的外行,总不是极端派。”这是说胸无主见的人无论对于什么议论都点头,人家这样说他承认不错,人家那样说他亦相信有理。因他脑里原是许多杂乱矛盾未经整理的东西。两边的话冲突不相容亦模糊不觉。

什么是哲学的道理?就是偏见!有所见便想把这所见贯通于一切,而使成普遍的道理。因执于其所见而极端地排斥旁人的意见,不承认有二或二以上的道理。遇一个问题到眼前来而茫然的便是没有学问!哲学系的同学,生在今日,可以说是不幸。

因为前头的东洋西洋上古近代的哲学家太多了,那些读不完的书,研寻不了的道理,很沉重地积压在我们头背上,不敢有丝毫的大胆量,不敢稍有主见。但如果这样,终究是没有办法的。大家还要有主见才行。那么就劝大家不要为前头的哲学家吓住,不要怕主见之不对而致不要主见。

我们的主见也许是很浅薄,浅薄亦好,要知虽浅薄也还是我的。许多哲学家的哲学也很浅,就因为浅便行了。詹姆士的哲学很浅,浅所以就行了!胡适之先生的更浅,亦很行。因为这是他自己的,纵然不高深,却是心得,而亲切有味。所以说出来便能够动人,能动人就行了!他就能成他一派。大家不行,就是因为大家连浅薄的都没有。

02

感觉出我与旁人不同

要自己有了主见,才得有自己;有自己,才得有旁人——才得发觉得前后左右都有种种与我意见不同的人在。这个时候,你才感觉到种种冲突,种种矛盾,种种没有道理,又种种都是道理。于是就不得不有第二步的用心思。 

没有学问的人并非肚里没有道理,脑里没有理论,而是心里没有问题。要知必先看见问题,其次乃是求解答;问题且无,解决问题更何能说到。我为现在哲学系同学诸君所最发愁的,便是将古今中外的哲学都学了,道理有了一大堆,问题却没有一个,简直成了莫可奈何的绝物。要求救治之方,只有自己先有主见,感觉出旁人意见与我两样,而触处皆是问题;憬然于道理之难言,既不甘随便跟着人家说,尤不敢轻易自信;求学问的生机才有了。 

03

会说自己的话,不堆砌名词

大约自此以后乃可算会读书了。前人的主张,今人的言论,皆不致轻易放过,稍有与自己不同处,便知注意。不同,非求解决归一不可;隔膜,非求了解他不可。古人今人所曾用过的心思,我能发现而得到,以融取而收归于自己。

最初的一点主见便是以后大学问的萌芽。从这点萌芽才可以吸收滋养料,而亦随在都有滋养料可得。有此萌芽向上才可以生枝发叶,向下才可以入土生根。待得上边枝叶扶疏,下边根深蒂固,学问便成了。

现在可以告诉大家一个看人会读书不会读书的方法:会读书的人说话时,他要说他自己的话,不堆砌名词,亦无事旁征博引;反之,一篇文里引书越多的一定越不会读书。 

04

知道不足 

心虚思密实是求学的必要条件。学哲学最不好的毛病是说自家都懂。问你,柏拉图懂吗?懂。佛家懂吗?懂。儒家懂吗?懂。老子、阳明也懂;康德、罗素、柏格森……全懂得。说起来都像自家熟人一般。一按其实,则他还是他未经锻炼的思想见地;虽读书,未曾受益。凡前人心思曲折,经验积累,所以遗我后人者乃一无所承领,而贫薄如初。

遇着问题,打起仗来,于前人轻致反对者固属隔膜可笑,而自谓宗主前人者亦初无所窥。此我们于那年科学与人生观的论战,所以有大家太不爱读书,太不会读书之叹也。而病源都在不虚心,自以为没什么不懂得的。殊不知,你若当真懂得柏拉图,你就等于柏拉图。

若自柏拉图、佛、孔以迄罗素、柏格森数理生物之学都懂而兼通了,那么,一定更要高过一切古今中外的大哲了!所以我劝同学诸君,对于前人之学总要存一我不懂之意。人问柏拉图你懂吗?不懂。柏格森懂吗?不懂。阳明懂吗?不懂。这样就好了。从自己觉得不懂,就可以除去一切浮见,完全虚心先求了解他。这样,书一定被你读到了。 

我二十岁的时候,先走入佛家的思想,后来又走到儒家的思想。因为自己非常担心的缘故,不但人家对佛家儒家的批评不能当做不看见,并且自己留心去寻看有多少对我的批评。

总不敢自以为高明,而生恐怕是人家的道理对。因此要想方法了解西洋的道理,探求到根本,而谋一个解决。迨自己得到解决,便想把自己如何解决的拿出来给大家看,此即写那本书之由也。

05

以简御繁 

归纳起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点,就是常常要有主见,常常看出问题,常常虚心求解决。这样一步一步的牵涉越多,范围越广,辨察愈密,追究愈深。这时候零碎的知识,段片的见解都没有了;在心里全是一贯的系统,整个的组织。如此,就可以算成功了。到了这时候,才能以简御繁,才可以学问多而不觉得多。

凡有系统的思想,在心里都很简单,仿佛只有一两句话。凡是大哲学家皆没有许多话说,总不过一两句。

很复杂很沉重的宇宙,在他手心里是异常轻松的——所谓举重若轻。学问家如说肩背上负着多沉重的学问,那是不对的;如说当初觉得有什么,现在才晓得原来没有什么,那就对了。其实,直仿佛没话可讲。对于道理越看得明透越觉得无甚话可说,还是一点不说的好。心里明白,口里讲不出来。

反过来说,学问浅的人说话愈多,思想不清楚的人名词越多。把一个没有学问的人看见真要被他吓坏!其实道理明透了,名词便可用,可不用,或随意拾用。

06

真学问能运用自如

有受用没受用仍就在能不能解决问题。如果外面或里面还有摆着解决不了的问题,那学问必是没到家。所以没有问题,因为他学问已经通了。因其有得于己,故学问可以完全归自己运用。

假学问的人,学问在他的手里完全不会用。比方学武术的十八般武艺都学会了,表演起来五花八门很像个样。等到打仗对敌,叫他抡刀上阵,却拿出来的不是那个,而是一些幼稚的拙笨的,甚至本能的反射运动,或应付不了,跑回来搬请老师。这种情形在学术界里,多可看见。可惜一套武艺都白学了。

07

旁人长短一望便知 

这时候学问过程里面的甘苦都尝过了,再看旁人的见解主张,其中得失长短都能够看出来。这个浅薄,那个到家,这个是什么分数,那个是什么程度,都知道得很清楚;因为自己从前皆曾翻过身来,一切的深浅精粗的层次都经过。 

08

说话精巧透辟 

每一句话都非常的晶亮透辟,因为这时心里没有一点不透的了。此思精理熟之象也。 

现在把上面的话结束起来。如果大家按照我的方法去做功夫,虽天分较低的人,也不至于全无结果。盖学至于高明之域,诚不能不赖有高明之资。然但得心思剀切事理,而循此以求,不急不懈,持之以恒者,则祛俗解蔽,未尝不可积渐以进。而所谓高明正无奥义可言,亦不过俗祛蔽解之真到家者耳。此理,前人早开掘出以遗我,第苦后人不能领取。诚循此路,必能取益;能取益古人则亦庶几矣。 

至于我个人,于学问实说不上。上述八层,前四层诚然是我用功的路径;后四层,往最好里说,亦不过庶几望见之耳——只是望见,非能实有诸己。

少时妄想做事立功而菲薄学问;二三十岁稍有深思,亦殊草率;近年问题益转入实际的具体的国家社会问题上来。心思之用又别有在,若不如是不得心安者。后此不知如何,终恐草草负此生耳。 

末了,我要向诸位郑重声明的:我始终不是学问中人,也不是事功中人。我想了许久,我是什么人?我大概是问题中人! 

相关文章

  • 梁漱溟:学问越浅人,话越多

    01 有主见 对一个问题肯用心思,便对这问题自然有了主见。记得哲学家詹姆士(James)曾说过一句这样的话:“哲学...

  • 梁漱溟的学问之道

    任何一个人的学问成就,都是出于自学。学校教育不过给学生开了一个端,使他更容易自学而已。 自学最要紧...

  • 梁漱溟:思考问题的八层境界

    梁漱溟:思考问题的八层境界 天涯杂志 2016-11-22 09:14:34 梁漱溟 所谓学问,就是对问题说得出道...

  • 人蠢道理多,道理懂得越多,人越浅薄

    人蠢道理多,道理懂得越多,人越浅薄。 单纯的道理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许是文人掌握了舆论的原因,很多不切实际的东西被当...

  • 真学问八步骤

    怎样像梁漱溟那样,依靠自学,建立独立的思想体系? 梁漱溟说,人们总以为知道很多,处处显得很渊博才算学问。其实渊博并...

  • 梁漱溟:思维有八个层次,你在哪一层?

    梁漱溟橙全心理 | 前 言 | 如何提升自己的思维层次和水平?梁漱溟先生以做学问的心得为例,分享了自己思维跃迁的八...

  • 共读《学问的八层境界》

    今天共读的这篇文章来自梁漱溟。摘自《朝话》。 这位梁老先生非常有意思,他说所谓学问,就是对问题说得出道理,有自己的...

  • 思考问题有八层境界

    思考问题有八层境界 作者 | 梁漱溟 本文摘自梁漱溟先生1928年在广州中山大学的讲演《做学问的八层境界》。 ﹀ ...

  • 阅读 | Day036《我生有涯愿无尽》

    什么是学问?梁漱溟先生认为,能把眼前的道理和材料加以系统化、深刻化,建立独立思想,才是获得真正学问的过程,分为8个...

  • 2018-11-02 《朝话》1

    梁漱溟《朝话》 朝话:在朝会上说的话 梁漱溟在若干年办学期间,都保持着一个习惯:率领学生作朝会。天之将明,大家齐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梁漱溟:学问越浅人,话越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qyxm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