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漫无目的的看完了,对里面的内容还是只有一知半解,只知道是什么人做了什么事,表现方式,说了什么话。却不清楚说这些话,做这些事的原因是什么,作者要表达的内容是什么。
一篇文章,一本小说,它的写作背景,作者,不同的作者所展现文章的写作风格就不一样。在小说故事中的主人公角度分析这本书的特色,当时的写作背景。
小说中的人物虽然说纯属虚构,但是结合现在以及类似的文笔的写作风格的小说,仔细阅读,还是能够找到共通处。再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用文字生动形象的展现出来。
以前看小说,看动漫,很少去关注作者,只是单纯地把它从头看到尾,个中的细节也没有去深究。有时候虽然知道作者是谁,知道个大概的简介,还是不知道作者想要表达的想法。
学生时代,学习语文时,总是对文章的作者简介,主题思想不以为意,在老师每次提到这一点的时候我还是一头雾水。文章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写的,又需要表达一些什么样的内容。
看样子,我的基础差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很多东西,很多概念就不会有过多地关注,那种吃面找不到面头的感觉。
本以为我知识储备足够多的,出了社会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地小巫见大巫了。看来关于写文章,我不但还需要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还要多动笔写,多投稿才行。
毛泽东曾经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对于书上的内容,认为精彩的就做个记号,不懂的新鲜名词就记下来,有时候上网查资料,或者说阅读了大量的书之后很多东西就都明白了。
书的作者,早年经历一定有他的故事,还有一段经历,之所以写下这本书,一定有他自己的初衷。人说如果把小说内容了解地越清楚,就越能体会到作者的内心独白。
一本书,如果说我没有更深的见解,几乎我不会翻开第二次,即使有些书例外,但是也是马马虎虎。一本书读过100遍的人,没有一个不成大器的。
100遍,说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难,因为每天像恋人一样盯着一本书,时间长了,都会疲倦,感觉很无聊,充满懈怠感。
其实也很简单,只要不是多么厚的书,一天读一遍,坚持100天就行了。但是谁又可以做到这样的自律,能够克服这一点呢?
孔子学琴,不但要求会弹,还要有节奏,感情,最后是还要明白这首曲子的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果这几个阶段都做到了,那很多事情就都能够解决了。
这一点我是欠缺的,也是这一阶段的枯燥乏味,需要的正是不断克制住自己的内心,人生的挑战也许就是这样子的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