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继续深入学习位置与方向时,用我自己的视角去审视,是觉得相当容易的一单元。内容都与生活息息相关,简单到,我觉得只需要有些生活常识就能解决问题,几句话就可以讲清楚。
简单亦是对教学的另一种考验,就在我略带失落地走出教室,再回到办公室沉思时,我发现自己又出现了刚站上讲台时的失误,而这样的失误不只一次。那就是如开头我所说的一样——用自己的视角去审视问题。
我再一次拿起书本,想要看看该怎样去上好本单元的课,让学生掌握有关这一单元的内容。这些都还是我心中所想,确切的说,都只是个人意愿。在看书、琢磨的时候,突然想起大学时谢老师提过的分析教材,也用自己那还不算成熟的眼光去看其中的各个例题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所谓不看不知道,细看吓一跳,在上午的那节数学课中,我竟然把一单元的知识都基本灌输给他们了,当然这只限于我那节课所有表达出来的语言里,至于学生们嘛,结果可想而知,估计能接收到的东西,也就不到三分之一吧。细细分析,在整个课堂中,由于这种快节奏、高浓度的知识点堆积在一块,让重点不再是重点,让难点一带而过,这也是课堂散漫没有焦点的一大成因。
再思及自己事先的备课,上周五我就看过这单元的内容,而且还在书上做了笔记,当然我的目的也就是为这周的新课做准备,希望能更加清晰、适当地将知识讲清楚,学生们学起来或许也能快一些。然而,我忘了将知识分层,由浅入深、由已知到知识的同化与分化,其实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这时候被我忽略的关键点——分层,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是一节不太成功的数学课。
打个比方来描述自己的这堂课,那就像是早上我端着的那满满一壶水,由于走得太过着急,洒了一路,最终也就漏掉了大半。知识亦如此,太过着急,学生到手的也就只有那么一点。当我的视角起点在自己身上时,由于自身在这些知识点上已经慢慢接近饱和状态,很难看到学生们的困难,视野也将被局限,更甚者滋生不少对学生的恨铁不成钢与不满情绪。可如果把起点放低些,也许就是不一样状态,也能看到更多的东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