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听过一个老师上过这节课,所以我上起来,就显得较为得心应手一些。我的孩子们,还是给了我一些惊喜。
01它叫什么名?
我画了一个方向标在黑板上。问:这叫什么名字?
生1:指南针。
生2:指北针。(估计是看了那个“北”字)
生3:方向盘。
师:啊,这是开车的方向盘!
生4:导航。
生5:方向标。
师:你们赞成哪个答案?
生:方向标。
师:你们是有多久没有看到它呢,世界上最尴尬的事情就是我们很熟悉,我却叫不出你的名字,并且还张冠李戴。
我彻底被孩子们的答案逗笑了。孩子们也笑得前仰后合。后来看到一个孩子的笔记:方向指标,哈哈哈。
02去程路线的异同处
情境图是笑笑从家到图书馆的路线。共有两条路,先请一个孩子描述,描述完,其他孩子评判。在这个过程里明确了方向+距离这两要素,以及在同一条直线上时经过地点就可以不用描述。
再请一个孩子复述前一个孩子的路线。再次明确描述路线需要注意的问题。
千寻问:“为什么只有这一条呢?”我说:“是啊,只有一条路吗?你有不同的路线,来描述一下。”
我将两条路线的具体走向写在了黑板上。让他们观察:这两条路线有什么异同处?
生1:他们的方向都一样,都是先向西,再向北,最后都向西。
生2:他们走的路程总和是一样的。
生3:走的每段路的距离不一样。
很多知识都是在比较中存在的,善于发现区别和联系,也是我们不断认识世界的通道。孩子们的发现越来越有门道,也越来越有数学味儿。
03往返路线的异同处
第二个大问题:笑笑如何从图书馆回到家。
同桌两个,一个说一条路线。小何的同桌没有来,他刚好在第一排,我和他组成同桌。他先说,描述很准确。我也描述了一遍,得到他的认可。
我在全班表达了我和小何是最好的同桌。接着请同桌两人将这两天路线描述出来,我进行板书。
问:去程和返程的路线相比,有什么异同点。
生1:他们走的路程总和是一样的。
生2:他们走的距离恰好是相反的。
师:怎么个相反呢?
生3:去的时候是按照300+250+900在走,回来就是900+250+300走的。
生4:他们的方向也恰好相反,西对东,北对南。
师:大家都是高手,能发现这些异同点。
去程和返程的对比,让学生理解路线的互逆性,让它们的联系更紧密。
04没有“米”
一道练习题,说说公交车的往返路线。
师:看看这个路线图,和刚才学的有什么不同?
万:没有米。(我知道她的意思是这里没有标距离是多少米)
师:哦,没有米,那今天就没有午饭吃了。
(生笑。)
生:她是说没有说距离。
适当的和孩子们幽默一笑,效果也不错。
这样的课,看得到孩子的生长。比如,请了小邱到黑板上来说路线,他直言说不会。我说没关系,找一个会的来教你。请了一个同学描述后,再让他说一遍,他说得非常好,全班给他掌声。如果我在之前问他哪里不会,在之后问他收获了什么,应该更好。
霖很活跃,下课时经过黑板。我看出了他的小心思,因为那个时候我的ppt还没有关,他一定是想用手触摸一下展示屏。我对他说:“如果你要摸大屏幕的话,小组扣50分。”他故意说:“我不是啊,我来拿东西的。”可是,他在书包里拿了东西后,并没有离开屏幕,另外几个和他开玩笑的孩子,故意拿他的手去触摸。我说这下肯定要扣分了。他说我没有触摸啊。我说:“因为你站在那里,给了别人整你的机会,并且好像你还很享受呢!”见我这样说,他不再说话。上课时,我真的扣了小组50分。我看他沉默了一会儿,也好,先让他买点教训,知道有些事说不能干就是不能干。
生活的方向,有时要远大于知识上的方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