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他思维的几种例子:
1、递水果刀给别人,刀刃向着自己,刀柄处留出来给对方拿。
2、给别人发电话号码或邮寄地址,不发截图,发文字版,方便对方复制粘贴。
3、开车上下人的时候靠边,不影响后面的车通行。
4、跟朋友发牢骚的时候,想想别人凭什么听你诉苦?
…………………………………………
建议大家去培养一样兴趣爱好,不一定和世俗名利相关,只要在不妨碍他人的前提下,自己喜欢就行。
这样就能在闲暇的时间里,开辟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神乐园,还能在工作或学习之余,缓冲自己的精神世界,减少疲劳感。
能够沉浸于自己的爱好中,享受只属于自己的小世界里,真的是一个轻松又享受的过程。
…………………………………………
70年出生的人,今年53周岁。
80年出生的人,今年43周岁。
接下去要老的,是这波人。
这波人里的中产,都是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
他们观念会有不同。
亲情观念更加淡泊,比较讲究个人的自由。
对房产的态度也会变,如果房产不增值,单纯居住,他们可能也能接受租房或者干脆住宾馆(钱够的话)。
对钱财的态度也更自私,不一定都无私给下一代,自己花不好吗?
如果一定要说机会,挖掘这些人的消费潜力,为他们服务,是以后十年二十年的大市场。
…………………………………………
当行动的阻力大于动力时(往往如此),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某件事情失败的概率很高,因此常常会提前放弃。
…………………………………………
那些说80岁,90岁还身体健康,生龙活虎,有吗?
当然有的。
就好比马云,马化腾,王健林那么有钱,也是客观存在的。
但是,是你吗?
不是。
要说励志故事,那还不容易。
客观存在的事实是,大部分人35岁就开始抗拒接受新事物,做细微具体工作的反应减慢了。
45岁之后,你只想当领导(管理层),指挥别人,只想动口不想动手了。
55岁以上还觉得自己是小伙子(小姑娘),辛苦劳作不输给年青人,突然得大病的概率增加几十倍上百倍。
人的一生,趁着年轻多赚点钱,结婚生子(如果愿意),完成自己该做的事。
老了就得看开点,享受生活,而不是干活,你搞不过年轻人的。
…………………………………………
自己不想努力,又没脑子和远见,脾气又大里子面子都想要,还想通过婚恋跨阶层的人,不论男女,都注定越过越差。
大家都鄙视凤凰男,可是单从他们的成长经历来看,很多是很优秀的。
个人都能够超越原生家庭所在阶层和父母的能力,情商智商都在线,所以才有能力接触到家境比自己好的女生,再实现阶层跨越。
不少恋爱脑的白富美姐妹和我咨询过,后来跟我反馈说,没有攀附到自己的前男友果然越来越穷,越来越差。
我说他就没那个命,就是智商太低,也不看看自己那副德行,连你家到底有没有钱都判断不出来,还以为你和他一样只是包装的光鲜,还想满足自己的大男子主义,就这脑子洗洗睡吧。
人贵有自知之明。
人生想实现跃迁,首先就是智商和能力都在线,否则只会沦为玩物和笑柄。
…………………………………………
1999年,高考扩招改革开始。
当年招生总数达153万人,比上一年增加45万人,增幅为41.7%,非常大的增幅。
在此之前大学都是精英教育,考上任何大学(包括本专科)都是值得庆贺的喜事。
1998年高考录取率33.75%,而到了1999年,这个数字是55.57%。
到了2020年,录取率为90.34%,意味着只有不到百分之十的高考生没有考上大学。
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迈入“大众教育”的分界线是2002年。
当年毛入学率达到15%。
毛入学率指的是在校大学生占适龄人口的比例。
通俗点说,几乎三分之二的高中生都可以轻松考上大学。
考大学已经不复当年的激烈竞争。
以2002年为例,报考人数510万,录取320万,录取率63%。
2003年,高考613万,录取382万,录取率62%。
…………………………………………
人的本能其实并不挑剔。
就是即使你长得很一般,也会有不少人想和你拥抱、亲嘴或zuo爱。
比较挑剔的其实是人的自恋。
比如你虽然喜欢一个人,但他并不是大众视角下的好看或优秀,你可能就会不太愿意接受他,害怕被其他人看不起。
…………………………………………
为什么你的产品卖不好?
最简单的道理,多数人偏偏不明白。
其实你想把这个产品卖好,自己首先要喜欢,经常使用,能说出各种优缺点,能发现各种细节,才能真诚地跟别人推荐。
自己都不喜欢,怎么卖的好呢?
不论销售人员,营业员,电商运营,朋友圈微商,带货主播,都是一样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