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之前做的一份读书笔记了,重新翻看激励一下自己。
其实这本书被我搁置好一段时间了。每次打开它的时候都觉得这是一本很有意义的书,应该找一个可以集中精神的时间再来阅读,但每次都会因为这个想法而感觉到为难,只要想到需要“专门找一个时间来阅读”就觉得很累了,也完全没有动力去完成这件事。
简直是完美对应上了书里一开头就说到的“问题”。“没时间”几乎可以作为一个万能的借口,只要你愿意,只要没有截止期限,一件事情几乎可以永远“没时间”去做。所以问题其实是出在我们自己的身上,跟时间完全没有关系。
时间是客观永恒的,不会因为我们而变快变慢,也无法被管理。我们能做的只有去积累。愿意积累,时间就是你的朋友,反之则只能成为敌人。这也是此书的主旨所在。
书中提到心智,指其过往获得的一切知识及经验的总和(包括基于这些知识和经验造就的思考方法、思考模式)。
而这就需要我们做大脑的主人,不要让自己跟着感觉走,用大脑去控制思考,不要过多地追逐无意义的享乐,花大多数时间去刷剧聊八卦,而是多做有意义的重要事情。当你不知道该做什么的时候就随便找点什么做,反正做起来就对了,这是我最近的感悟。积累和复利有一定程度的类似,可能你觉得当下做的事情没有什么作用没有什么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意义和作用会慢慢显现,甚至会有指数式的增长。
及时行动起来。一开始肯定是困难,但可以通过估算时间、直面困难、关注步骤、制定计划、预演验收来逐步进行。任何事情都是有困难和容易的部分,对于困难部分可以通过关注“方法”来拆分成子任务来进行,以保证每个子任务都是可以完成的。
获得预期的结果和达成目标即为成功,而自身的成长又比成功要更重要。要知道完美和速成是不可能的,未知永远存在,现状也总是无法马上摆脱,我们要做的就是去接受它,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判断是否正确可以看它是否现实,是否可行。
恐惧来源于无知,而我们无法无所不知,恐惧也因此永远存在。但我们可以通过体验、试错、观察、阅读和正确的思考去掌握知识,感受世界。
就像内容简介里说到的:绝大多数的成功与智商没有任何关系,所有的失败都与且只与时间有关。当你把时间花在一个人身上的时候,相当于在他的身上倾注了你生命的一段,不管最终结果如何,反正,那个人、那件事都成了你生命的一部分——不管最后你是喜欢还是不喜欢。
当然,书里有几个观点是我不太认同的。例如“自证预言”里提到一个例子是两代人的英语学习成果对比,是因为上一代人相信觉得自己学不好所以就真的比下一代人的效果来得差,我觉得这个例子不太站得住脚,也很突兀,并不能容易理解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毕竟造成这样的结果肯定是有多种的原因。
还有在“兴趣”的章节,提及是因为做得好才有兴趣,不是因为有兴趣才做得好。但是现实中例如国漫《哪吒》的导演,不是默默地做着自己感兴趣的国漫,最后才有票房大爆,大家才说他做得好的吗?
以及他全盘否认运气的存在,觉得相信运气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现,我也是不太赞同的。
当然书中还是有很多值得学习的观点,需要慢慢去应用和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