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卫八处士
(处士,隐居不仕的人)
杜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参与商,参星在西方,商星在东方,当一个上升地面,一个即下沉地平线下,故不相见。)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诗经﹒绸缪》:“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热中肠,内心激动。)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父执,父亲的挚友。执,执友,志同道合的朋友的省称。)
问答未及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辑评:
《杜臆》:信手写去,意尽而止,空灵宛畅,曲尽其妙。
《唐诗评选》:每当近情处,即抗引作浑然语,不使泛滥,熟吟“青青河畔草”,当知此作之雅。杜赠送五言,能有节者,唯此一律。
《义门读书记》:句句转。……“夜雨剪春韭”,虽然仓卒薄设,又必冒雨剪韭,所以见其恭也。
《杜诗详注》:《漫叟诗话》云:“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若他人说到此,下须更有数句,此便接云“问答未及已,驱儿罗酒浆”,直有抔土障黄流气象。周甸注:前曰“人生”,后曰“世事”;前曰“如参商”,后曰“隔山岳”,总见人生聚散不常,别易会难耳。
《读杜心解》:古趣盎然,少陵别调。一路皆属叙事,情真、景真,莫乙其处。只起四句是总提,结两句是去路。
猫解:这首诗的第十二句有两个版本,一作“儿女罗酒浆”,一作“驱儿罗酒浆”。其实我每日读诗抄诗所依据的金性尧先生注释的《唐诗三百首》以及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竖排版《唐诗别裁集》里都是版本一,但我今天还是执拗地写上了版本二。一个比较客观但未必准确的原因是,在三句前不是刚刚写过“儿女”嘛,这么快就又用一次,连我这样不会写文章的小菜虫都想尽量避免短距离的用词重复,老杜更应该不屑重复吧?难道老杜就是要在这里给读诗的人出其不意一下?不像啊,没必要啊!另外一个我坚持“驱儿”的原因是,这句实在太可爱了啊!我第一次读这首诗就特别喜欢,那时少不更事,哪里能体会诗中的离别和忧心,喜欢是因为在其中看到了电影镜头: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未及已,驱儿罗酒浆。朋友家姐姐和弟妹几人,弟弟妹妹们还是淘气的年纪,只有姐姐出落成了亭亭玉立的少女,伶俐又懂事。她看到自从把客人迎进门,父亲的神情一直那么激动,两人紧紧握着对方的手来来回回絮叨一句“没想到啊,没想到还能相逢在今日”,而且父亲更是一反往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大爷派头,居然黑着天冒着雨亲自跑到后院里剪韭菜……姐姐眉头一皱便知此人不简单。于是走上前去,深施一礼,笑意盈盈地问道:“先生,您这是从什么地方来啊?”客人转过头来正要开口作答,父亲便在旁边催促说:“小孩子家家的,大人说话你别插嘴,赶紧去把酒端上来是正经,再问问你妈饭做得怎么样了!”姐姐娇嗔地朝父亲一撇嘴“哼”了一声,又朝客人灿烂地一笑,转身去了厨房。老杜笑笑地看着老友和他可爱的女儿,也感觉暖意融融……就这样,这首底色苍凉沉郁的诗作因为这个小小的场景而有了一抹暖意和一刻的活泼跳动,哪怕之后的谈话怎么都离不开“忧患余生,世事无常”,可我在一遍遍的默读回顾中,没看到黑暗,只看到橘色的烛光和火光,温暖着那个下雨的夜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