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实这么看,我们保护的是父母的权利,而需要增加保护孩子的权利。
不管父母是否亲自养,只要拥有孩子的监护权,孩子长大以后就对父母有赡养义务。
但是没有父母因为遗弃孩子、虐待孩子,而付出什么代价。
只要给钱了,或者没有给、托付了,不管是谁养,都可以。那是不是只要给赡养费,管不管都可以呢?显然后者会被批判。
在法律和道德上,我们国家的孩子需要有保护自己的权力。
那这和截图所说的年龄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普遍高看了年龄对大脑的影响,弱化了老年人,也弱化了中年人。所以才有那句“年轻是资本”,才有那句“不行,老了”。
大部分老人对自己学习新东西没有信心,即使耳聪目明。比如像点手机上的红包,只要点一下就收了,可是看着近在咫尺的“開”所在的圆圈,却宁愿嘴上坚决说我不会,手指绝不点下去。几厘米的距离,咫尺天涯。
中年人也认为自己学习速度没有年轻人。没有新的尝试,然后自然而然少有锻炼的大脑日渐锈钝,反过来验证,你看,确实是这样。
其实无关年龄,即使是年轻人,同龄人也会有很大差距。一些人不停锻炼大脑,主动想办法解决生活工作中的事,一些人只有抱怨,尤其那种说我要是有你这么聪明的抱怨,就好像别人聪明是天生的,从未锻炼过努力过,自带聪明的编程。

我自己做着就知道,生活中我会很多技巧。我其实并不是比她们聪明,而是我尝试的多。
很多技巧我也是一样样试出来的。刚开始我的行动和她们一样笨拙,但是经不住每次我都尝试解决,日积月累。慢慢少有尝试的她们做一件事,发现自己不会,立马丢下了,觉得自己不会。会觉得我是擅长,我是这方面聪明。
其实这时我挺无语O__O"…因为毕竟我自己看着自己在她们不处理,娱乐的时候,我在做。自己是通过努力做,一遍遍尝试(测试)、反馈、思考、尝试,最后搞定。对方一句原本就聪明,替代所有我为之付出的努力和付出的时间等等。
否定努力而加诸于天生聪明的说法,听起来挺气人,但是,给不动脑找到了一张遮蔽的薄面纱。
有一个优势是,我总能找到办法。所以,爱怎么说怎么说吧。不动脑的影响在泡发,动脑的奖励依然在发放。每个人随时可以动起来~

2018.11.3下午增加部分——
写作目的:
不是为了批驳谁不对,而是想说,很多时候你认为自己不行,过不去,不是别人认为,是自己,对自己不够信任,过份担心(/着眼于)眼下的情况,要相信自己的潜能。
有人说抑郁症患者亲友的力量占很大比重,但我想说,自己,才是占最大的比重。每当最难的一刻,是自己没有放弃,选择继续。你,才是自己心目中的神,默默守护,无言相伴。
正是以往方方面面的消极催眠致使一个人不信任自己,而认为别人才能给予自己(例如安全感、爱),别人才能做到(没办法,别人条件好吖,别人聪明吖,我的性格如此,我这辈子就这样),自己简直是一无是处、一无所知、一无所有的“三无产品”。
据说有人做了这样一个试验:每天对着一盆植物说它不好看等消极的话,最后它黄了蔫了。不知真假,但可以想见,人们的确对消极催眠对人的影响开始正视,才有了这个试验的发生。
如果生活中处处显示出消极催眠和结果,严重的达到自残自毁,那么,放下以往经历中学会的消极催眠吧,改换激励自己的催眠。一如上一篇所说:嘿,伙计,重新买颗新鲜的苹果吧。
第一张截图中的书《自我激励》,也正是从方方面面讲述一个人如何在生活工作中各个细节处激励自己发挥自身潜能。
它鼓舞每个人相信自己的力量,不再仅仅是看到别人的辉煌,纵情演绎属于自己的灿烂。
附赠我的音频试读:「自我激励」临终体验后我的感悟和行动
题外唠嗑:本人声控,因为听到今天〈11.5〉早上的声音很清晰,觉得意外,平常早上不都是比较浑厚的吗?嗷呜嗷呜~像老虎一样叫喊的声音。嘿嘿;-)~那我要录下来!快点开试听吧~ : )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