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总是匆匆。昨天去了一趟石家庄,和津晋冀大区的区域经理们一起共话2018。这一年,大家都挺拼的,经历过的变化都挺多的。不知不觉中就聊到了夜里两点多。我想大家对盒子这份事业是有着天然的热情的。想做好,的确是首要的。这种想不能是一般的想。必须落实到行动上,必须建立反馈,必须能够不断走出舒适区,不断取得新突破。那种强烈的想要做好,想要改变的想法是能够让人感觉到的,哪怕是千里之外。但是说实话,我没太多感觉到你们的这种愿望带来的改变。只能说明不够强。而这一点是纯粹的个人的事情,除了自己,谁都帮不上忙。我能给大家的,是在你拥有了这种强烈愿望后一致行动的机会和氛围。只要你有这一点,哪怕其他全部归零,我都有信心跟大家一起奋斗!但是缺乏这种愿望的,我就必须要请他离开这个团队。我们面临的不是一般的挑战,我们想要的不是一般的结果。为了这件事能成,我们只能选择让人去适应这件事,而绝非反过来。
关于让大家每天通过微信谈5位老师的事情。我认为最大的问题是大家的目标不清晰。所以仅仅停留在了寒假作业这一任务的沟通上。而且,仅就这个任务来说,我没有见到谁的谈话是有清晰的逻辑思路在里面的,或者说没有设计感。这绝不是强烈的做好的工作意愿驱使下的行为表现。这一点你们必须注意到!自我意识的觉醒,这是我对大家的可以说是唯一的要求。没有这个东西,我们的目标不可能达成。
将要实现的状态以“色彩”在头脑中呈现
事业成功的母体是强烈的愿望。这是一种不太科学的说法,有人会把它贬为“精神论”。但是持续地思考、透彻地思考,你就会在事情还未发生前,就已经“看见了”它的结果。
就是说,不仅要有“想这么干”、“想做成那样”的强烈愿望,而且要在头脑里反复周密地推敲这个愿望实现的具体方法,将这个愿望实现的过程预先在头脑里进行模拟演练。就像下象棋,可走的棋步有几万种之多,通过一次次排练,在棋谱中消除错误的方法。这样就可以拟订出切实可行的计划。
思考推敲、反反复复、孜孜不倦,在这个过程中,通向成功的道路变得清晰,仿佛你已经走过一遍。开始只是梦想,梦想逐渐接近现实,然后梦想与现实之间的界限消失。梦想似乎已经实现,梦想实现时、完成时的那种状态在头脑里,或者在你的眼前鲜明地显现出来。
用黑白显现还不够,,还要让它呈现更接近现实的“彩色”——更逼真、更自然的状态。正如体育运动中的“意象训练”一样,意象充分浓缩的结果,就能看见“现实的结晶”。
反过来说,对要做的事缺乏强烈的愿望,缺乏深入的思考和认真的模拟演练,没有在事先清晰地看到事情完成后的状态,那么在人生中、在创造性的工作中就很难取得成功。
比如,在开发新产品时,满足客户在规格、性能方面的要求当然是必要的,但仅仅如此还不够。新产品必须达到一种理想的水准,就是在你事先反复思索、模拟演练时所“看见”的那种完美的状态。否则,即使达到了客户要求的标准,也不是好产品。这种低水准的产品无法得到市场的普遍认可。
以前,一位与我同年的名牌大学毕业的研究员,他与部下经过几个月艰苦的努力,做出了一件新产品。但我只看了一眼,就冷冷地说了一句“不行”,退还给他。
“为什么不行!这个产品完全满足客户的要求啊。”他很不服气地顶撞我。
“不对!我期待中的是更高水品的产品,首先颜色就太暗淡。”
“你也是技术出身,什么颜色不好,请不要讲这种带情绪的话。这是工业品,请给予科学的、合理的评价。”
“不管情绪不情绪,我原来头脑里看见的就不是这种灰暗的陶瓷。”
因此不行,我命令他们重做。他们付出了辛苦、产品却被退还时他们心中的怒气,我都知道,都能体会。但是不管怎么说,做出来的东西与我事先想象中看到的东西有明显的差距——虽然仅仅是外观上的差距。
后来,他们经过反反复复的试验,最后终于成功地做出了非常理想的产品。
当时我强调要做出“会划破手”的完美无缺的产品。理想的,没有任何瑕疵的,无可挑剔的产品,让人不忍心摸一摸而玷污它。如果冒犯它,“手就会被划破”。
我小时候,父母经常用“会划破手”这一形容。当一个非常理想的完成品呈现在眼前时,人们欣赏它,出于对它的敬畏之心,犹豫着,甚至不敢用手去碰它。此时我父母就会用“会划破手”来表达。
这一形容我也常常在无意中脱口而出。“已经好得不能再好了”,在我确定这一点前,我将不惜任何努力。
对于瞄准“创造”这一高山之巅目标的人们而言,这种态度非常重要,甚至是他们必须承担的义务。
网友评论